“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岩
[摘 要]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是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他认为“教、学、做”三者是统一的整体,教和学都应以“做”为中心,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机电类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26-02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渠道,长久以来,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课堂教学大多采用的是“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易培养出创新和创造能力。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方法论,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三者是统一的整體,其中“做”即实践,教和学都应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因为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应在实践中理解知识,使学习与实践相一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职业院校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做”是“教学做合一”的基础,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
(一)教学的真谛是“做”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告诉我们“事要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三者是统一的整体。随着工业智能化的发展,目前企业急需大量复合型的技术人才,而对技术型人才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单靠在学校的知识讲授很难获得的。学生必须要在情感上切实感受职业环境、体会岗位需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获得职业认知感,从而产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对能力提升的需求。我们的教与学都要与实践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是专业课程的出发点,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中心在“做”,引导我们明确教学的真谛是“做”,不再以教学课本为中心,而是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
(二)“做”的前提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民主化,提倡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提倡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和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反对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之错误倾向。”陶行知先生反对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书架子”“纸篓子”,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一味地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他认为学习应当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反映求知需求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的一项社会活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课前准备,任务实施,考核评价,总结拓展”六个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渗透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做”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是教学的最高目标。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有学习的基本自由,鼓励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由和丰富的想象,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创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有创新和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身能力做出假设、推测关系,解决新问题,通过“做中学”发展学生的直觉、预设等创造性思路。 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己拓展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亲身经历发现过程,探索并推导结论,从而唤醒学生的创造欲望与激情。陶行知的理论告诉我们“做”的最高境界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一)坚持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实践环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重要教学理论,他反对把课堂听讲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提出“行是知之始”的理论,只有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实践,才有可能创造新知。而“行”和“做”都离不开实际生活。教育改革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生动、鲜活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依托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设备YL-235A,实践性较强,强调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制定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融为一体,力求课堂就在车间、课程结合岗位、学业对接职业。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就要以“做”为中心,按学施教,从生活点滴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YL-235A设备综合了多门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具有直观的控制输出现象。以物料的组合分拣为例,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进行PLC程序编写、变频器参数调节、触摸屏画面设置等实践操作,根据要求将物料分拣至相应斜槽。整个系统模拟了小型工业控制场合,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编写的程序能够驱动设备运行,实现物料的搬运与分拣,会肯定自己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职业成就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主线
陶行知的理论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为了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专业知识面,在专业实践中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指导与技术支持。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偏弱,教师要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实用性,以项目化任务驱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为每一个项目编写具体要求,实施要点和实施步骤。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在任务中渗透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拿到任务书后,教师帮助学生剖解任务要求、学生展开分析讨论,教师在讲解任务功能的实现方法时,把涉及本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贯穿于授课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任务要求相结合,按逐步完成线路连接、程序设计、运行调试等控制要求,实施的项目难度由浅入深,从简单的电路设计到实训控制系统的设计,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程序实现的功能,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感。
(三)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YL-235A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诸多单科专业知识,如PLC、电机驱动、机械传动、气动、传感和变频调速等多项技术,要熟练应用这些专业技术,完成设备的调试和运行,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为将学习环境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设备各知识点的学习都可以考虑工作任务为主线,为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特点来设计合适的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提出任务;解析任务要求;分析引入知识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要求;总结经验和技巧。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势互补,分组完成任务,也可以在小组之间合理引入竞赛机制,任务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方案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对PLC编程软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录像等教学手段,让以往枯燥的专业课堂灵活生动起来。如果实施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若发现问题可立即修改,使用仿真软件有助于缩短实训时间和减少实训损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搭建产学一体平台,实现与企业的全面互动与合作
陶行知说过:“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为深刻践行“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探求与企业的合作,2016年我校与苏州宁虹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进课堂,将企业的新技术、管理方式和精神文化带进课堂教学中来。搭建产学一体平台,将企业的生产设备引入学校,并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让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增强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学校也会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通过在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拓展教师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让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对接,学校积极建设与岗位任务要求相对应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共引进企业投资300余万元。通过产学一体平台,把以“做”为中心贯穿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使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三、结语
通过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教学中深刻执行陶行知理论,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开展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我们发现学生对专业实践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在专业知识、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上都得到能力的提升。这鼓励我们继续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入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之中,构建师生积极互动、沟通协作、合作发展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22-55.
[2]李雪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黄莉婵.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4(14):64-65.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