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视角下优化审计质量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审计质量是影响审计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是审计生存与发展之根本。目前,在审计工作中降低审计质量行为的行为广泛存在的,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审计应有职能的有效发挥造成严重影响。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心理契约违背是造成审计人员降低审计质量行为出现的主要因素。本文在阐述审计视角下心理契约的内涵基础上,对心理违背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尽可能地防止审计人员出现心理契约违背,促进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心理契约;审计人员;审计质量
审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是近年来审计领域的熱点研究方向。审计心理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具备的心理活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审计工作中,为了确保审计职能及其效用的充分发挥,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心理态度等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心理契约违背是造成审计人员降低审计质量行为出现的主要因素。心理契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心理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契约,但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形的。本文中中侧重围绕心理契约违背与降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以及心理违背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应对策略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审计视角下心理契约的内涵
契约,与合同之意相通,但是契约涉及的内涵更为丰富。心理契约则不同于工作合同。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内隐协议,是员工与组织彼此对对方的各种期望的集合。通常,可以将心理契约视为是组织为员工所能提供的发展空间,员工可借此实现自身的提升和挖掘潜能。当员工为组织做出付出及贡献后,无法从组织中获取相应的回报时,在员工内心会形成不平衡感,即认为组织做出了违背了契约的行为。在这种心理失衡情况的影响下,员工会出现包括怠工、跳槽、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效果等在内的不利于工作的行为。
在审计领域,心理契约主要是指审计机构为审计人员提供的有助于发挥其优势和潜能的发展空间,并可使审计人员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目前,心理契约视角下关于审计问题的研究问题主要是围绕心理契约违背与降低审计质量的关联性展开的。学者普遍认为审计人员心理契约违背与降低和审计质量行为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契约违背是造成降低审计质量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心理契约的形成、遵守与违背均会对组织的管理造成深刻的影响。在审计领域,心理契约的遵守与违背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作为审计主体,其心理契约违背会造成其在工作中出现失望、沮丧、愤怒等心理情绪,从而出现一系列降低审计质量的行为,影响审计应有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心理契约视角下优化审计质量策略
在阐述审计视角下心理契约的内涵的基础上,下文主要对心理违背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具体如下:
(一)关注审计人员自身发展需求,缓解审计人员的紧张心态
发展机会心理契约对审计工作者的离职意愿影响最大,审计工作者属于高等人才,相对于物质获得,他们更关注能否在工作中获得精神层面的东西。例如,通过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来实现能力上的提升;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或者职位上的晋升,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因此,心理契约视角下为了有效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首先应当关注审计人员自身发展需求,缓解审计人员的紧张心态。具体如下:
一是关注审计人员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培训活动。首先,审计机关应做好培训工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审计机关可以针对项目的性质以及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参与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如,可以请本单位德高望重的,经验丰富的审计项目专家组织培训活动,明确审计思路,让年轻的审计人员更快的成长起来。第二,定期开展培训,为每位审计人员提供公平的培训机会。其次,公务员管理体制在职务晋升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审计机关可以提升审计工作的业务属性,寻找一条是和审计人员的职业规划之路。在审计工作者的晋升道路上,除了原来的行政晋升通道,还可以增加职业技术晋升通道,为积极向上、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提供更多晋升机会,进而减少因不能得到提拔而导致的审计工作者离职的情况。
二是缓解审计人员的紧张心态。新时期,审计人员在对某一单位的项目进行审计时很可能遭遇对方的抵触情绪,甚至与之发生争执或者产生对峙,遇到这种情况要鼓励审计工作人员不要气馁,要懂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适度地进行自我调整,消除审计可能所产生的困扰,减少心理上的畏惧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审计心态,在审计工作中自觉、主动、依法行事;另外,审计机关也要多关注此类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引导教育,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成长,逐渐实现工作上的自我矫正。
三是提升审计人员心理契约违背成本。通过对审计人员自身发展需求密切关注以及与之有效的沟通,可以降低心理契约违背成本。为此,审计机关应加强与审计工作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工作人员的心理期望以及心理契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可能实现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方面的心理预期,提高福利待遇,督促审计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大工作中,降低违背心理契约所带来的工作损失。
(二)充分借助现代大数据技术,建立审计人员心理契约档案
实现对审计人员心理契约现象的动态管理,加强沟通,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化平台不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心理预期进行调查,获取审计人员的心理契约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满足审计人才的心理预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减少因心理契约不能实现而导致的离职现象。此外,从整体来看,负责不同项目的审计人对单位和工作的期望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采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审计工作者的整体满意度,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同时,应构建大数据模式,充分利用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逐渐增加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加大力度推进审计工作的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大数据的利用率。银川市审计局对本市的审计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管是在审计立项方面还是在审计组织形式方面,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调整。根据审计需求构建审计模型,针对审计人员选聘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核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跨行业、跨系统数据实行交叉式对比,力求发现一些传统审计方式不易发现的问题,提高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另外,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审计工作人员的心理契约情况,及时发现审计人员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将审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审计单位的外部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
审计单位的外部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是影响审计工作人员心理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审计工作环境达不到心理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甚至导致离职。所以,审计机关应重视对单位环境的建设,为审计工作人员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圍,提高他们的工作成就感。这些方面都得到提升之后,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自然就能得到提升,但工作体系多少会存在一些弊端,想单纯地依靠提高待遇来避免审计人才的流失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审计工作人员感受到来自单位的人文关怀。一方面,审计机关领导应多关注审计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适当的予以帮助;另一方面,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审计工作人员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之间团结协作、友好相处提供可能性;再次,肯定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付出和贡献,帮助他们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建立系统完整的激励机制
审计工作者所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的不同,其可能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心理预期,而当其为组织付出努力之后,组织给予的回报无法达到其预期时,其心理便会产生心理契约违背的问题。因此,为有效防止这一情况,审计单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审计工作部门应严格按照个人对审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尽可能降低“同岗不同酬”“同工不同酬”带来的危害。同时,由于审计工作人员对个人发展机会十分重视,审计单位可将审计工作人员绩效完成情况作为晋升提拔的一个衡量标准,通过实现心理契约来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在实施物质激励的同时,应注重精神激励,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此外,适当增加其他附加层面的奖励,包括外出培训、深造等机会,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当审计人员可以积极的心理契约投身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保证。但是,如果出现心理契约违背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的判断造成影响,影响审计质量。随着审计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审计人员心理契约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为了确保审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认真分析与审计人员心理契约违背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并从改善审计工作人员的紧张心态、提升审计人员的心理契约违背成本,强化审计人员对组织的情感承诺以及消除审计人员内心的不平衡感等层面应对心理违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存良.心理契约违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2]苏倩倩.审计人员心理契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
[3]张竹林,施建军.心理契约违背、情感承诺与降低审计质量行为[J].经济问题,2017(10):121-125.
[4]张竹林,陈效林,施建军.国家审计人员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情感信任的调节作用[J].现代管理科学,2016(06):15-17+63.
作者简介:
于腾腾(1980.2- ),女,陕西渭南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西安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社会与管理心理学;
王帑(1982- ),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西安理工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高校资产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