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洪富平 李烨阳 奚云峰 唐心如 雷金桃 叶思怡

  [摘           要]  秘书学专业自2012年加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专业建设一直在探索和前进中。通过对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在校生学习现状及就业后对职业适应情况的调查,分析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形成较为完整的相关成果,为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56-02
   一、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秘书学专业自2012年加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专业建设一直在探索和前进中。目前各高校秘书学专业对人才能力培养的定位均以杨剑宇教授的三层次论为主要依据。三层次论划分的秘书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办公室日常业务、传统业务和辅助决策业务。院校重点培养办公室日常业务和传统业务能力,关于辅助决策业务所涉及的调查研究、信息工作、督促检查等业务能力的培养分歧较大。
   国内各高校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仍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流。秘书人才培养的复合型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上,以中国汉语言文学为主干学科,辅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科交叉。秘书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表现在培养目标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适应度。
   各高校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培养学生能力的侧重点不同
   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秘书文书档案和事务管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宣传、策划业务能力。如暨南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等高校,都比较注重学生复合型秘书工作业务能力的培养,南京师范大学则将胜任秘书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纳入培养目标中。
   (二)培养方向多样化
   秘书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行政秘书、商务秘书和涉外秘书。行政秘书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商务秘书面向中小微企业;涉外秘书面向外企及存在外贸业务的公司。扬州大学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并未划分方向,南京师范大学以行政秘书为主要培养方向,暨南大学则突出行政助理的培养,徐州工程学院和淮阴工学院区分了行政秘书和商务秘书的培养方向,而在实际教学中徐州工程学院以商务秘书为主要培养方向。
   (三)课程设置不同
   主要表现在文学类课程、秘书学类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三者比例不同。杨剑宇教授在《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中提出,秘书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秘书学专业的课程应占70%~80%。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院校文学类课程学分占比均保持在30%左右。目前,部分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正在进行去中文化的尝试,以降低文学类课程比重,提高秘书学专业课程的占比。
   二、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现代企业对秘书工作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秘书这一职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性要求,更多的是需要秘书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仅需要秘书具备本专业知识,更希望所招人才能具备企业相关专业知识。而我们目前大部分秘书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大量的秘书学专业课程外,为迎合市场需要,仅设置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等专业课程,且对学生要求较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远不如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的学生有竞争力。
   (二)师资队伍与秘书学专业匹配度不高
   秘书学专业自2012年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才走向发展,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积累薄弱,师资队伍与专业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在地方高校的秘书学专业建设中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层次秘书学专业人才匱乏
   高校师资引进门槛较高与秘书学专业起步建设存在矛盾,致使地方高校很难引进秘书学相关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秘书学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绝大部分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秘书学无关,部分课程的讲授需要通过外聘教师的形式来解决。
   2.授课教师缺乏秘书工作经历和相关知识经验
   相关经验的匮乏使教师无法从实际工作角度给予学生教学和指导。本次调查中,高达91.3%的受访学生表示,秘书学课程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而受访教师也表示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从工作应用角度来进行知识讲授。
   3.秘书学专业教师教科研成果不多
   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队伍薄弱,教学任务繁重,秘书学专业教师常常无暇顾及教科研活动。部分教师即使进行科研活动也不愿做秘书学专业相关的课题。首先,大部分教师非秘书学科班出身,他们更愿意研究与原专业相关的课题;其次,现行的职称评定政策让秘书学专业教师无法在本科学科系统内进行职称评定,秘书学专业教科研激励大大减弱;最后,秘书学专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刊物供教师发表科研成果,只有知名期刊如《秘书之友》《秘书》等,这也大大影响了秘书学专业教师做科研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性差
   调查问卷显示,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传统讲授法占受访总数的91.3%,教学内容更注重概念的解释,而缺乏概念所延伸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交流互动较少。偶尔开展课堂讨论,但最终效果不佳。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更是无从说起了。问卷显示,72.16%的秘书学专业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82.47%的受访学生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避免枯燥说教,课程教学应由概念式“填鸭”走向实践化培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运用得更好。    (四)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监控
   各高校在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实践环节学分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在集中实践类课程中,也设置了诸如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应用能力实训项目等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然而由于专业的特点,学生实习的分散性,学校对这类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更多地体现在实习实训材料格式的统一、材料的完整性检查等方面,对实习实训过程以及实习实训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造成实习材料形式化、格式化的现象严重,无法对学生实习、实训结束后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科学的检验和控制。
   另外,与秘书学专业相关竞赛与创新活动较少。参与问卷调查的秘书学专业学生约77.92%从未或很少参加过秘书学专业相关的比赛或活动。秘书学相关比赛少,高级别的仅有全国秘书知识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大赛两项,同时,学校、学院举办的活动比赛也无法和专业联系在一起,学生很难通过竞赛了解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第二堂课的匮乏使学生无法从课外锻炼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秘书学专业课程考核仍以笔试为主,笔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或采用论文形式。这样的考核形式使学生有机可乘,一些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考的分数还高。秘书学专业的课程考核应以考核学生解决秘书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人才市场对秘书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大力加强学生秘书学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大量设置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時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就业意向,科学系统地选修跨学科课程。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秘书教学方案
   当下我们面临师资队伍与秘书学专业匹配度不高的问题,高层次秘书学专业人才匮乏,授课老师缺乏秘书工作经历和相关知识经验,无法从实际工作角度给予学生教学和指导。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校方可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入校授课,对秘书教学与技能培养提出相关专业意见,使学生的日常学习与最前沿实际的秘书人才要求接轨。其次,可选调优秀秘书学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秘书工作,了解当前企业、市场对秘书人才的实际具体要求,掌握最新的秘书就业工作动态。最后,校方要摆脱秘书学专业教学桎梏,推行秘书专业教学人员与企业优秀管理层双向交流,让秘书专业教学人员获取更多实践经验,让企业管理人员获取更多理论指导,双方协同合作完善秘书课程的教学方案。
   (三)注重秘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落于实处
   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再仅限于书本理论的灌输、“填鸭式”教学,而要注重秘书实践教学培养。而实践教学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之一即深入企业。
   所以,校方应主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达成合作,将企业部分办公区引入学校,以此建立“顶岗实习”秘书实训基地,既能有效提高企业在校内的知名度,又能为秘书实践教学设立秘书工作模拟环境。此外,可由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对本校秘书学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市场所急需的秘书人才,使秘书人才教育与培养达到企业与校方的“双赢”。
   在与企业合作培养秘书人才的过程中,校方可精确掌握企业对秘书人才的反馈需要与市场导向,既可以把握秘书人才需求的实时动向,又可以真正做到校企优势互补、与时俱进、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接轨。
   (四)探索个性化教学课程,落足分众式教学培养
   秘书工作可替代性高,校方应针对不同学生所长,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分众式培养管理。秘书学专业教学培养囿于千篇一律的理论教学,未能深入具体实际并对每一位学生所长深入分析,所以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实际利用率低、学生对本专业的期望值较低。
   所以,当前秘书教学人才培养可因材施教,个性化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与市场需求的专业秘书技能,提高其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例如将秘书教学划分为“行政培养”与“商务培养”两大方向,以理论教学作为前期教学重点,由学生在结束全部理论学习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秘书教学方向,以实践环境模拟作为后期教学重点。针对“行政方向”的秘书人才,制定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等课程;针对“商务方向”的秘书人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企业管理。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专业水平,考量对该生的教学是重理论还是重实践,基于此实现分众式教学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院校在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上紧跟新时代秘书人才的新需求,顺应时代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教学改良。主要解决师资问题,引进优质的师资,重视秘书学教师的激励促教,从而促进课堂改革。学生角度,通过优化教学方式,重塑学生对秘书的认知,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及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梦萍.浅析本科秘书学专业定位原则[J].办公室业务,2018(16).
   [2]刘霞.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7(6).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