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教融合的母婴护理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颜丽霞 范丽红 王慧荣

  [摘           要]  主要针对产教融合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评估母婴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岗位现状,构建母婴护理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所学技能与临床无缝链接,提升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母婴护理;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190-02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医院妇产科患者成倍增长,妇产科床位不断增多,社会对妇产科护理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妇产科护理人才,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也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焦点。然而,传统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与护理操作方法未及时更新,与临床存在脱节现象;在校妇产科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医院实习阶段由于妇产科大部分操作涉及个人隐私,学生少有操作机会;考核评价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沟通能力等软技能缺乏有效手段。这样的培养模式必然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难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服务社会。为培养出具备娴熟妇产科护理知识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对妇产科护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产教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产教融合”的提法,但是在与之雷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研究比较多,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成熟,可谓经验丰富。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一元”即企业专门实习、培训,“一元”即学校知识讲授,以企业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模式中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相互督导教学过程。“双元制”模式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在新生入校之后,首先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然后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岗位技能训练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前最后半年再次回到学校,进行集中学习和做好毕业设计。“合作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了岗位技能和操作经验。英国“三明治”学制:学生以岗位工人的身份参与日常学习、顶岗实习、实际工作。这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之中了解了自身的工作岗位在整个生产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及衔接关系。澳大利亚TAFE学院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开始从知识中心向技术能力转移,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联系社会的岗位,学习与职业对接。综上所述,国外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教学与生产一体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不能照搬照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视。产教融合能够优化学校与企业的资源配置,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企业竞争力。现阶段各职业院校都在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办学,由于相关法律制度欠完善,双方单位机制体制不同、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影响,产教融合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的校企合作,有的合作甚至流于形式,产教融合深度还有待拓展。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国内外产教融合工作的比较与借鉴、产教融合现状与对策等方面。由于区域差异、管理体制差异、专业差异,国内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做法各有不同,但总结起来应用较多是订单模式与“2+1”模式。订单模式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协商、制定培养方案,签订委培协议书,学生顺利毕业后,成绩合格者即可到用人单位入职,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贴合企业需求;“2+1”模式:高职院校将学生三年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在学校学习理论2年,到企业定岗实习1年,在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环境下培养学生,互补所短。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其融合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的实质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由于制度上缺乏法律保障、校企对产教融合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展开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即深度的产教融合涉足较少,缺乏实践性的内容。从文献报道来看,卫生职业教育大多采用“2+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理论知识,再到医院实习一年。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与医院等卫生机构合作模式单一,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进行定岗实习;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在合作开发课程、课程设置、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上少有交集,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轨,较难融入临床实践。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母婴护理教学改革
   由于专业不同,课程内容、职业标准、教学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必须针对各专业的课程内容量身定制相应的产教融合模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虽然国内高职院校与企业融合度不深,产教融合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但相关文献为深入研究母婴护理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前期理论基础。母婴护理学作为一门服务母婴这一特殊群体的课程,具体如何进行产教融合尚未见报道。偶见卫生类口腔和检验专业课程产教融合模式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评估母婴护理学教学与临床岗位现状
   應用评定量表、座谈等方法对医院妇产科儿科护士和实习生进行调查,了解母婴护理学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实训教学、考核考评等现状;评估母婴护理岗位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需求。    (二)构建母婴护理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分析调查评估结果,根据临床母婴护理工作实际及专家意见,针对二孩时代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并融入母婴护理新理念、新知识,优化课程设置;利用顶岗实践、聘请母婴护理专家任教及“互联网+”技术平台,打造“双师”教学团队,让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培育贴合临床岗位的学生;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临床真实情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母婴护理学内容采用分模块教学,学习完一个模块,带领学生到医院妇产科、儿科见习,分模块、分阶段见习有利于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利用学校与教学医院签署的实习协议,学生在校2年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到医院实习1年。在妇产科、儿科实习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妇产科、儿科新技能、新进展讲座,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其母婴护理知识。根据母婴护理岗位和社会需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师团队,利用校企“2+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构建母婴护理学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三、结论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产教融合模式将医院妇产科、儿科护理工作与学校母婴护理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与时俱进地革新课程教学模式,使母婴护理学教学贴合临床工作,助推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自觉贯彻“产教融合”新理念,基于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对原来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有利于促进妇产科护理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过程对接、学生所学技能与临床无缝链接,最终提升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通过调查母婴护理工作岗位知识能力需求,了解高职院校母婴护理教学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母婴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母婴护理教学模式。本研究结合当前母婴护理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实情,利用学校“2+1”人才培养的实习医院平台,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等途径,构建“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解决母婴护理学学校教育与临床工作脱轨的现象,克服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的缺陷,实现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母婴护理岗位的胜任能力,培养紧贴时代需求的母婴护理人才,为落实国家二孩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英,冯敬华,李柳丽.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84-86.
   [2]崔立群.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5(17):218-219.
   [3]成敏.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9):84-86.
   [4]左欣鹭,焦健,秦博文.新型校院合作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9):292-293.
   [5]向太平.以“五个对接”为导向的妇产科護理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82-83.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