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品德与社会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其超

  【摘要】学会学习是我国学生必备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然而在教育资源欠缺、教育观念落后的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面临诸多阻碍。笔者结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对培养农村学生品德与社会自主学习能力做出论述。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自学能力 时事新闻 农村学生
  学会学习是我国学生必备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价值的必然要求,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所任教的农村学校中,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没有网络、电脑、图书等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大量出现。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格格不入。农村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自学能力亟待提高。
  虽然目前对自学能力的研究不少,但对于品德与社会自学能力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会学习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本课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鉴于上述文献的表述并结合本人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文所研究的“品德与社会自学能力”是指:在品德与社会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够发挥以下能力实现学习目标: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处理能力: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勤于反思的能力: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重拾农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提升学生品德与社会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改变农村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积累了很多行之可效的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合理使用预习建议,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单元主题或是课的内容设置预习建议,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降低自学难度。
  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版本下同)六年级下册为例:根据第一单元“灿烂的东西方文明”设计单元预习建议——请关注东西方历史文化相关的新闻,把你感兴趣的时事与大家分享;根据第一单元第三课“文明的交融”设计课时预习建议——请关注近期中外交往的新闻。在这些预习建议的指导下,学生在自学“文明的交融——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很自然就将自学的方向集中到“一带一路”之类的信息,避免了无效的自学,减轻了学生负的担的同时还拓展了课程资源。
  第二,开展时事评述活动,帮助学生体验自学乐趣,感受自学价值。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针对某件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时事评述的素材运用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比如,在以往时事评述过程中涉及过的“中国首富马云”“特朗普退群”“中美贸易摩擦”等新闻,在《世界人民手拉手——联成一体的世界经济》一课中就被再一次提起和放大,抽象晦涩的“世界经济”瞬间就变得似曾相识,学习难度的降低,正是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价值。
  第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积极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对他人的观点大胆质疑并积极审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我们爱科学》时,我将课堂放手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与问题”的论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质疑别人的观点,同时也积极面对他人的质疑,并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同学们交流了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动力航母、核电站泄漏等一系列时事,摒弃了一些错误的、片面的观点,正确认识到了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第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及时阻止不良信息毒害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甄别信息,对不良信息具备免疫能力。
  在学习《不屈的民族——英雄的人民》这一课时,我发现有的同学搜集到网络上诋毁狼牙山五壮士的信息。我立即以这一信息为例,告诉学生该如何获得准确的信息、如何识别有害信息,提高学生鉴别有害信息的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第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强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学生关注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能力。然而,想要做到真正的指导生活,就需要将学生习得的能力应用到生活当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些信息: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学习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而不是学习教材、识记知识点,理解了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价值;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自于同学们搜集的信息,搜集信息的有效性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而通过反思学习经验、调整学习方法则可以提升自己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与教材不是问题的制造者,而是问题解决的帮手,问题来源于自己对社会的探索,与面临相同问题的同伴交流合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并朝着这些方向去努力,并用自主学习的成果改变着课堂。
  在改革的路上,农村教师可能会走得更艰难,但是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有限的研究资源束缚不了教师的科研之路,有限的学习资源也束缚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希望本次研究成果能够为农村小学的师生提供一个紧跟改革步伐的方法,助力更多教育工作者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茂聪,林治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黄锦英,肖家华.运用时事资源充实品德课程教学[J].教学研究,2014,(9) :105.
  [4]刘宪彬,宋祎芬.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华少年,2016,(6):16.
  [5]严暑玲.他山之“时”可以攻玉——品德课引入时事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6,(3):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