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南地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常海军 周文斌 朱建飞 王星敏 王崇均

  摘 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行业特点和西南地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近几年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探索,该文系统介绍了重庆工商大学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以供其他高校食品专业建设参考借鉴。
  关键词:西南地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134-03
  Abstract:Guided by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nd the training needs of food professionals in Southwest China,combined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foo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and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specialty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Southwest Region;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Talent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食品科學与工程专业隶属于现代农业重点领域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医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1-2],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不仅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重庆工商大学重点打造的主体优势专业,开设于1997年,是在原渝州大学于1993年开设的食品工程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2015年获得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立项[4]。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1 专业特色
  1.1 培养目标定位特色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渝府办发【2016】144号文件“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作用,实现食品工业健康较快增长,成为助力重庆市精准扶贫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庆产业支撑。重庆市对食品制造业的打造主要在于以下4个方面:休闲及方便食品制造,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乳制品和功能性食品制造。结合重庆工商大学食品专业的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调味品方向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同时兼顾方便休闲食品行业和功能性食品的教学与科研。重庆工商大学食品专业“从农田到餐桌,工商融合”的办学理念与政府“实施农工商融合互动工程”的战略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基于重庆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政府规划,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着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充实的文化底蕴、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掌握食品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管理、物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物流、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教育教学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与管理、技术与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工程设计、检验检疫、产品流通与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
  1.2 专业建设理念特色 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优势和行业影响,利用重庆市的行业社会资源,牵头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产学研联盟,共同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农田到餐桌”、“工商融合”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专项能力及能力标准,协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各专项能力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实践)的教学活动,创建了一套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模式,树立了适应区域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满足食品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管理、物流、质量与安全等“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要求,体现重庆工商大学“工商融合”特色的卓越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建设理念。
  1.3 专业教育理念特色 本专业立足重庆、面向西南,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紧紧围绕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以现代农业和食品制造业对应用性复合型食品工程技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食品工程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实战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重庆工商大学财经特色的资源优势,以市场终端产品分析和定位为出发点,教育教学内容的重心从“食品产品”转变到“食品商品”,教育教学内容的范围由“工艺怎么做”拓展到“寻求做什么”,教育教学的方法从“产品生产工艺技能灌输”转向“产品设计体验实践”,实现传统“生产工艺教育”理念向“产品设计教育”理念的转变。
  1.4 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采用“模块化”和“层次化”的组合设计,将所有课程分为基础能力培养模块、综合能力培养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和生产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四4个模块,实验课程分为通用基础实验、专业应用实验、综合提高实验和创新创业实践4个层次,为学生打下系统的创新知识体系,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体现了多学科融合,专业课程增加了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包装学、食品营销学、食品物流学、食品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专业实训与实践等课程,加大了对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力度,突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所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进行创新,在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1.5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依托学校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主要开展三峡库区农副产品深加工与物流、食品贮藏与质量安全、农副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功能化利用、食品新资源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先后在生姜、葛根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物流,柑橘皮渣、花椒籽、牡丹籽、菜籽饼粕、烟草废弃物等资源化开发利用,微藻、红薯、餐饮废油等非粮食原料生产生物燃料等领域获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专业优势
  2.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适应重庆食品产业发展优势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有着稳定刚性需求和强大增长潜力的基础性产业和朝阳产业,与农业、商贸流通业关联度大,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繁荣城乡市场作用突出。“十三五”期间,为促进重庆市食品工业壮大规模、提升效益、凸显特色、扩大开放,助力精准扶贫和实现全面小康任务,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特制定重庆市促进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渝府办发〔2016〕144号)。该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000億元,年均增长1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食品制造业、酒饮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的产值分别达到600亿元、500亿元、400亿元;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5∶1。从该行动计划看出,未来几年重庆市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目前,重庆市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单位只有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6所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缺乏,培养人数不及重庆市食品工业发展需求,在重庆市政府提出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大背景和大环境条件下,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抢抓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食品工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2 基于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优势 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5年获批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农业部、林业部和教育部),该试点项目属于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从“从农田到餐桌”、“工商融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理念和从“生产工艺教育”转向“产品设计教育”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卓越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卓越食品科学与工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了“四模块、四层次”课程体系,改革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了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和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试点项目的成功建设大力推进了重庆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3 教学科研平台坚实,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突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充足,教学条件优越。本专业在国家级质量教育工程——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农业部、林业部和教育部)资助以及学校教学条件和资源支持的基础上,还年均投入5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改善和优化教学条件。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完备,科研设备齐全,实践教学条件和资源丰富。依托“环境与资源化学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香樟林健康食尚谷”众创空间和“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实战项目和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联系地方行业和龙头企业、分析检测院等,建设了10多个校外稳定实习基地。通过这些平台建设,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格局,并通过推进“本科导师制”使产学研平台的实验室和研究室真正成为了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推动了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在校内外教学科研平台的支撑下,本专业教师有效地实现了科研向人才培养转化,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2.4 产学研结合紧密,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尝试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实习实践基地为主,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共建公司和校企联合培养为重要方式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依托本专业的科研优势和行业影响,利用重庆市的行业社会资源,牵头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地方相关部门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聘请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创建了一套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学校选聘部分中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从事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在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就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合作。
  3 结语
  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要求,人才培养贯穿高等教育的灵魂,专业办学只有坚持结合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努力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丰富和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使培养模式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海军,周文斌,朱建飞,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1):152-154.
  [2]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26(11):133-135.
  [3]阳晖,张敏,韩宗先.创新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32:187-189.
  [4]常海军,谢娜娜,唐春红,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相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50-152,157.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