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过程,加强体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亚军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知识的生成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有巨大的作用。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关注过程,加强体验,促进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从创设情境引导体验、自主探究亲历体验、联系生活应用体验、合作学习拓展体验的角度入手,探究和阐述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联系生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8B-0042-02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体验,学习就会变成被动吸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验,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它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有重大的作用,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式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情境是学生学习的舞台。一个良好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感官参与,引导他们积极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体验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形象理解。
  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减法》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猴吃桃子的动画情境。在该设计中,小猴面前摆着5个诱人的桃子,它每吃掉1个,教师就在相应的数字后面减1,直到全部吃完也就是得数为0为止,让学生在情境中直观地体会减法的含义。再比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切蛋糕的动画情境,让学生将蛋糕想象成单位“1”,也就是分子,将切的份数想象成分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切的份数越多,蛋糕越小,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分子为“1”时,分母越大,分数却越小的原因。这样,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受,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二、自主探究,亲历体验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份好奇心,通过设计问题、悬疑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相关原理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一些图形很容易混淆。为了提高学生对各种图形的分辨能力,教师不妨让学生按照書本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拿纸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增加学生对形状的感知和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用尺子实际量一量、比一比,探究各个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总结和汇报。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回答,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评论,对于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对于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补充。这样,通过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并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对图形的特点认识得更加深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应用体验
  生活中包含着无数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推进体验式教学深入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圆锥》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平时削铅笔的体验,感受由圆柱体到圆锥体的变化过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奇妙,从而增加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再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商场打折的活动,并给出商品的原价和相应的折扣,让他们计算打折后的价格,从而体会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的重视度,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此外,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教学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让他们结合生活体验不断地回味和反思,创新数学思维,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合作学习,拓展体验
  分享和交流,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要促进他们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拓展个人体验,提高个人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4~6人一组,让他们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给每组发两两长度相等的8根小棒,让学生用其中任意4根小棒组建一个长度最长和最短的长方形,并通过实践总结长方形的特点。
  这样,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清楚地感受到,这里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根“小棒”加在一起的长度,从而更加明白了周长的含义。
  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初每个小组的学生摆出来的图形有长方形,也有其他多边形。学生通过不断摸索、交流、更正,最终得出,只有当图形的长与宽是由两两相等的“小棒”构成的时候才能摆出长方形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了失败与成功的过程,拓展了思路,提高了自身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五、实践教学,提升体验
  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的应用过程,更是一个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让学生变为真正的学习参与者,提升学生的体验效果,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解完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后,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寻宝活动”,巩固教学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制作一张特殊的学校地图,在地图中,以教室为起点,设置相关线路提示,如“往西40米”“右转90度再往前走50米”“向左转再往前走20米”等,每个关键位置都用红点标出。教师让学生按照提示寻宝,最先获得“宝藏”的学生获胜。这样,通过“寻宝活动”,既让学生收获了探索的乐趣,又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再比如,在讲解完三年级下册《统计》的知识后,为了提高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分组去统计,并将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计算出平均数交给教师。这样,通过课后实践,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过程,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拓展和提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亲历中学会应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参考文献:
  [1]孙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23).
  [2]年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探究[J].读与写,2017,(10).
  [3]高静.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13).
  [4]赵晶.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N].发展导报,2019-03-26.
  [5]张葵真.如何正确处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环节[N].发展导报,2019-04-16.
  [6]马秀红.例谈情景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教育,2019,(13).
  [7]巢映盈.分析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 智库时代,20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5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