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赵宇案探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福州赵宇案再次引发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其背后也反映出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在正当防卫中加入期待可能性作为考量因素,能让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更加合情合理化,缓解情与法的冲突,让正义不再迟到。
关键词 赵宇案 正当防卫 期待可能性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年来关于正当防卫认定的案件总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案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案件。主要有于欢案,昆山砍人案和最近的福州赵宇案,这类案件往往总是在司法机关认定正当防卫人有罪后,引发广大公众情绪的强烈不满,通过媒体的大量曝光后,司法机关才对判定结果进行更改,以迎合公众情绪。这类案件往往展现出情与法冲突的一面,同时也让人去重视我国现行正当防卫认定程序的不足。
1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现状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人民的法定权利,旨在鼓励公民在权利受到侵犯又无有效的公力救济时,可以采取私力救济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但这一立法目的在我国现行的司法实践中却难以实现,并没有得到司法机关足够的重视,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的正当防卫认定成功的几率很低,在收录的刑事判决文书中,正当防卫的辩护成功率仅为0.13%。
2迟到的正义—福州赵宇案
2018年12月26日晚,楼下有一女子呼喊强奸救命被楼上的赵宇听到,于是赵宇下楼瞧见一男子正在施暴于一女子,于是挺身而出上前制止该男子,后在两人的拉扯中,赵宇打了施暴者两拳,并踹了其腹部一脚,导致施暴者二级伤残,后施暴者报警。而后,警方以赵宇涉嫌故意伤害罪为由将其拘留,如果定性为故意伤害罪,这位见义勇为者将面临牢狱之灾和民事经济补偿。随后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引发了公众的广大关注与议论。而当记者采访这位二级伤残的施暴者时,他表示自己正在打麻将。侠客岛对此案件评价 “见义勇为十四天,强奸未遂打麻将”。随后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赵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超过了必要限度 ,造成被害人李某重伤的后果”。注意此时检察院仍然将此定性为防卫过当而不是正当防卫。而后,迫于公众情绪的不满,检察院才在3月1日对赵宇案作出纠正,认定赵宇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至此福州赵宇案在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下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宇才由刑事犯罪人变为见义勇为者,而李某由受害者变成了犯罪嫌疑人。
3原因探究
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且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且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正是因为我国法律对正当防卫的形成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所以司法人员往往在司法实践中就只对以上五点进行一一核对,这往往会导致对法律的机械化运用,从而忽视了正当防卫所应有的法律精神。比如赵宇案中,正是因为对于其正当防卫的认定中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的条件,认为导致施暴者二级伤残就算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所以认定次行为为防卫过当,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笔者认为,如果简单的只是将正当防卫行为造成的伤害与施暴者所造成的伤害进行简单的衡量对比,未免太过草率。而司法实践中却常常如此,且不说正当防卫在理论上本来就允许其防卫行为造成的伤害大于侵害行为的损害,这是正当防卫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更优越的法律价值所决定的。而司法机关基于所谓的受害者处于弱势地位而往往采用“调和”的态度。对被告人定罪用以来安慰被害人,再以防卫过当为由对被告人从宽处罚用以宽慰社会舆论压力。因此正当防卫就沦为了调节各方诉求的程序,而非一个严謹的法律认定过程。
4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
法律不强人所难是大家所广为接受的刑法哲学,而其以期待可能性为原则存在我国刑法中。因而笔者认为可在正当防卫中引入期待可能性的考量,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能否期待行为人作出合法的行为,若能,则行为人构成防卫过当或故意伤害,若不能则应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同样在对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进行考量时,也应当考量当时防卫人所处的具体情况,考量期待防卫人作出何等行为的可能性大小。正如赵宇案中,司法机关应当考虑到,用拳打人,用脚踢人都是当时情况下一个正常人说能够作出的反应,而用脚踢人造成二级伤残的结果是行为人当时不可能去预料的,我们不能从一个绝对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当时防卫人应当怎样做,我们应当从一名普通的公民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法律是以一般人为标准的社会规范,如果忽视期待可能性的问题,则可能导致大量的正当防卫被判定为防卫过当,最终导致受到侵害的公民陷入忍受侵害或者因防卫过当而被定罪的两难境地。
5结束语
近年来的一些关于正当防卫的案件总是能引起公众沆瀣一气的不满情绪,这反映了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面对正当防卫认定率低的问题,学者们都在积极探讨,立法机关也应当考虑对正当防卫制度作出适当的改进,适当考量期待可能性因素,可让正当防卫更加合理合法,缓解司法与民意的冲突,使正当防卫制度更好的发挥其本身的立法意图。
参考文献
[1] 史雯.期待可能性在正当防卫中的适用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8(10).
[2] 陈兴良.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2006(03).
[3] 高铭暄,赵秉志.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8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