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标准量化可行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开展已有些时日,诊改工作的标准制定也成为研究者们经常探讨的问题。这篇文章从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作用和意义开篇,通过对诊改工作基本原则的分析,归纳了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并依据诊改工作标准的可控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逐条阐述了诊改工作标准量化的可行性,证实诊改工作标准量化是符合诊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诊改 标准 标准量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作为传统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诊改工作更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对职业院校的“把脉”更为精准。但是,诊改工作的开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有很多细节工作还需要研究者们共同分析。
1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作用和意义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進工作是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评估不同的是“诊改”需要学院在完善自身纠错能力的基础上,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循环,达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如何在从查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更加准确、更加简单的界定诊改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特征要求诊改标准的制定通常要具备以下作用:
(1)诊改标准的制定具有目标导向作用:诊改标准的制定策略直接决定了学院近三至五年的发展侧重点,特别是在某一方面的、某一领域的诊改标准的持续关注上,可以引导学院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精神文化趋势向某一方向的集中与强化。从而实现学院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与提升的保障,形成软硬件发展“合兵一处”全面服务教学的和谐氛围。
(2)诊改标准的制定具有明确任务作用:诊改标准的制定,即是对某一工作的基本要求,诊改标准越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目的也就越清晰。诊改标准就像是一个标尺,即可以对照出过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纰漏,又可以实时对应现阶段工作的完成进度。在工作中,只要通过对诊改标准的正确解读,去合理的安排未来的工作重点,并最终按标准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就能够满足诊改工作的需要。
(3)诊改标准的制定具有提升督促力度的作用:诊改标准的制定,有着明显的比照效应,即是工作要求又是考核红线。标准制定的清晰准确,监督和考核的作用就越加明确。诊改标准首先确立了工作任务的达标与不达标问题、按期与超期问题,在监督和考核的过程中,最基础的差别就产生了,避免了部门自定标准、凑功虚报、临时应付等问题。
内部质量体系的诊改标准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采取什么样的分类方式以及如何去设置出合理、精准的诊改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诊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良好的诊改标准设置可以更加直观和方便的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去确认改进的目标,还可以明确与各级标准的差距,以此达到全面管控的效果,其对诊改工作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2.1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的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要求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2.2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以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诊改工作标准的基本原则要优先考虑可控性、科学性、客观性这三个原则。因为诊改标准不同于诊改工作整体需求,“标准”更倾向于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结果的把控,因此可控性是首要原则。科学性和客观性则是为了保证合理和合法,避免“大跃进”式目标的出现。
(1)可控性原则: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须遵循SMART原则,在不同层面都要达到明确、可测、可达的基本理念。相比诊改工作的整体性要求,对“标准”而言,SMART原则的践行更为严苛,每一项标准都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都要求能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导向和目标。
(2)科学性原则:只有科学的制定标准,才能对学院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穷兵黩武和形而上学的方式都不是诊改工作所需要的。因此,科学性在诊改工作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就是让“标准”合理化,符合学院现有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现实能力。
(3)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客观性,是要求各部门都要发挥主体意识,各司其职、物尽其用,真实的、踏实的投入到诊改工作中,杜绝对数据和标准的主观估测,必须实事求是,严格反复核对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是客观真实的。
3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诊改工作标准制定的三个原则,研究者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挖掘和探索。本文从数学领域的角度入手,认为将诊改工作标准尽可能的进行量化体现是一套非常可行的方案。理论依据如下:
3.1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能够增强可控性
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以后,可以准确得到的信息就是任务达成要求和目标的数字化。这一特点使得诊改工作更直观化,由数字表达的目标显然更加明确、更便于测量,也更容易去界定任务能否达成的界限,完全符合SMART原则。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显示就如同为标尺标注了刻度线,将会使诊改标准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能够更有力的支援诊改工作。所以,从诊改工作的可控性出发,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是对可控性的一种增强,便于控制和调整,也利于督促和监管。
3.2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是科学性的一种体现
数学作为基础科学,数字便是该学科最为基本的代表。如果通过测算、建模或公式处理后,将诊改工作的标准转变为数字表达出来,这无疑是一种科学性的最佳体现。如何将测算或建模公式设计的更为合理,则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其量化的一个过程。量化后的诊改工作标准会用最简单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方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是科学体现。所以,从诊改工作的科学性出发,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是最能够体现其科学性的,综合考量和计算,具体反映其结果。
3.3量化表达使诊改工作标准制定更客观
诊改工作标准量化表达直接反应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对诊改工作标准的影响,是相互渗透后的结果,诊改工作标准制定采取量化方式所得出的标准值,是依据数据平台及学校实际情况和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助于诊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事求是。它的基本宗旨必须是客观现实的映射,而不是头脑一热的大跃进和虚假繁荣,诊断出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解决的手段也必须是客观可行的。所以,从诊改工作的客观性出发,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对保证诊改工作的客观性有着巨大帮助,反映真实的数据,体现真实的数据,全面保障诊改工作基于数据平台的真实数据不偏移。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是一项关乎职业学院发展的重要任务,要想抓好、落实这项工作,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核心的突破口。而诊改工作标准的制定,就具备这样一项特质,从源头入手,夯实过程和基础,才能保证全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性发展。事实证明,从诊改工作原则和诊改工作标准制定原则的角度来分析,诊改工作标准采取量化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陈向平,袁洪志.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27-30+35.
[2] 徐国庆.诊改与评估的区别[J].职教论坛,2017(06):1.
[3] 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24-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