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型高校地、企、校合作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昭 赵丽

  摘要: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探索构建地、企、校合作培养秘书人才模式,以实现应用型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既应包括院系教学领导、资深专任教师,也应聘请政府、企业中的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秘书或相关人员,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保证课程体系设置能够直接对接秘书行业。“五项基本功”训练包括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训练、公文写作训练、办公自动化训练、演讲与口才训练和秘书实务训练等,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岗位实践过程中,学生被分配到各个校外实习基地,作为职业秘书的助理,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关键词: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高校通过转型发展来谋求进一步适应社会。在这一前提下,专业建设成为新型高校的工作重心,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是这部分高校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秘书学专业自2012年作为教育部特设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被表述为: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广泛而深厚的科学文化修养、开拓务实的职业精神和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胜任辅助管理和智能参谋的高素质秘书专业人才,能在政府、企业、文化、教育、科研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文书档案、行政管理、策划运筹等工作。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应用性”极强、需要有效的理论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才能完成的培养任务,否则,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胜任辅助管理和智能参谋的高素质秘书专业人才”,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转型发展专业建设课题组认为。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应探索构建地、企、校合作培养秘书人才模式,以实现应用型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秘书学专业理论教学改革
  秘书学本科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新增设的专业,其培养规格或培养目标与此前的文秘专科专业、文秘教育本科专业或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都有很大差异。由于设立时间短的关系,该专业目前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此,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从专业特征出发,对秘书学专业的理论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其作用类似于在施工前预先确定建筑物的蓝图,在某种程度上,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既包括院系教学领导、资深专任教师,也应聘请政府、企业中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秘书或相关人员,二者的比例是3:2。确定委员会成员后,将上述的校外專家请进来,与校内专家以论证会的形式完善课程体系。这么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证课程体系设置能够直接对接秘书行业,因为各个社会组织中的资深秘书,更清楚现代秘书人才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或者哪些知识对于秘书岗位的实用性不大。最终形成的结果是将专业理论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
  我们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作为基础课,一方面是因为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2012年)》目录中,秘书学专业(050107T)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另一方面则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广泛而深厚的科学文化修养”这一要求。
  专业必修课也就是秘书行业的核心业务课,是按照现代秘书的工作规律设置的课程模块,其特点是既包含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心理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增设了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礼仪、办公自动化等注重素质、技能培养的应用性课程,这就有效体现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
  专业选修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行政、商务等能力以及力求提升学生艺术文化素养。这一模块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使学生同时兼具面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单位秘书性质岗位的能力。
  (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要素,对于课程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程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组组织相关教师深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央企的地方分公司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面向行业实际,体现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开放性的大纲、教案等教学基本文件。我们课程内容改革的出发点是对接行业,重视实践,保证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开放性。比如,在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社交礼仪、应用写作实务、行政管理学等课程中设置专家进课堂环节;在文书与档案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中设计相关部门的现场教学。需要说明的是,对每门专业必修课程的改革,都是在任课教师深入调研、反复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最终完成的。这种做法既有利于课程本身活力的释放,也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保证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二、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中,有学者提出“应加大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类课程比重,进一步加大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秘书学专业本身便具有应用性和职业性两大特点,因此,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的思路是着眼于现代秘书的工作规律,形成“基本功+岗位实践”的教学模式。
  (一)“五项基本功”训练
  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结合现代秘书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通过长时间深入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形成《黑龙江省现代秘书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秘书的素质虽然基于个人修养,但言谈举止、说话办事等方面的修养可以在求学阶段养成。秘书的能力更偏向于技术技能,即通过反复训练便可掌握的专业化本领。在这个基础上,专业有关教师提出开展“五项基本功”训练,同时建议将其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实践学习内容。上述思考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的实践教学论证会讨论形成决议后,开始在大庆师范学院2014级秘书学专业展开教学实践并延续至今。“五项基本功”包括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训练、公文写作训练、办公自动化训练、演讲与口才训练、秘书实务训练等。每项训练计0.5学分,12学时,要求学生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考核。训练依据《“五项基本功”训练管理办法》《“五项基本功”训练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办法》等文件展开,留存的过程性材料包括训练计划、训练大纲、训练记录以及考核成绩等。需要说明的是,除演讲与口才训练外,“五项基本功”中的其它四项均有校外专家参与指导或制定项目内容。如办公自动化训练中的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纪要、工资单、考勤簿、工作汇报、企业宣传、产品推介、项目竞标等训练环节,均由政府机关和大型国企的在职资深秘书确定,并出具标准。
  (二)岗位实践
  毛泽东同志认为,“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也就是说经验是认识的基石。那么如何在实践教学中保证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直接经验”?我们的理解是经验源于岗位,对于秘书学专业来讲,没有任何实践教学内容比岗位实践更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这种“从做中学”的方式最具实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秘书助理”是经济社会中的真实岗位,岗位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大庆师范学院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半年的专业实习外,还设置了三个月的岗位实践环节,并将其分配到一年级至三年级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被分配到各个校外实习基地作为职业秘书的助理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考并实践的“地、企、校合作培养秘书人才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地方党委、政府、事业单位以及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也是每年一次岗位实习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