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纸艺创客”,是孩子一生最好的教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形势下的美术教学研讨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不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美术理论知识,还应包括塑造其良好的艺术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关键词:美术课堂;审美能力;“爱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30-02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三毛说:“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曲黎敏说:“在这世上,光做人是不够的,最好还要做一个诗人,最起码是个骨子里有诗意的人,那样你与世界的对话就丰富而且充满意义了。”
  我们想给学生以美的教育,让学生能够从小爱美、学会欣赏美、感知美、追求美,这比让学生多掌握一项技能要重要得多。我们希望通过美术课堂的熏陶,能使孩子懂得美,希望在他们的生命中留有对美最原始、最初步的感知。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三年的美术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感悟。
  二、不懂何为美又如何能感受美
  1.懂得欣赏何为真正美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美术的教学多数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逐课讲述相关美术知识,而对一些欣赏课程或者能够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的内容直接忽视了。教师太过于讲究技法的传授,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了倾听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记得当时第一次上美术课,我出示了两张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一幅是市面上所谓的行画,画得十分逼真,但却无任何感情基础。而另一幅是著名画家米罗的抽象画作品,这两幅作品得到了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令我尤为震惊。他们对行画赞不绝口,而对米罗大师的作品却嗤之以鼻。这点让我尤为失落,不禁纳闷,甚至提出质疑,学生的审美究竟哪里出了错。后来与其他美术老师交流后才发现,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或许学生的童趣审美早已在幼儿园甚至更早的阶段就已经被慢慢地扼杀了,他们从看到漂亮的颜色或者物体会不自觉惊叹到后来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只觉得那些技法很酷炫,进而对那些毫无灵魂的作品啧啧称奇。于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何为真正的美就成了我美术课的第一要务。
  2.懂得感受何为真正的美
  情感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而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的是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十分必要。积极的情感培养及引导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和社会,激发其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情感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相辅相成的,高尚的情操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及审美表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开始寻找大量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欣赏的大师级的美术作品,力求每节课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讲解作品的产生过程以及画家本人所要传递给欣赏者的情感,并且尽量避免过多地讲解技法。
  3.懂得表达何为真正的美
  小学生天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喜欢问为什么,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培养情感感知能力。在欣赏完大量的作品后,我开始试图让学生上台讲解名家画作背后的含义。有些是欣赏过的图再回顾,而有些则是新的作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大胆地表达对画作的看法。
  三、欣赏美后如何更好地表达美
  1.通过感官表達美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不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一般都是通过直接地看和听,并且需要直接的具体形象。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重视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有直观的体验,引导他们通过感官来表达对美的感受与看法。比如,可以在看到一片美景或者一张很美的作品时,让学生通过表情和神态将自己对美的感觉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乐意与同伴们一起发现美,感知美。
  2.通过语言表达美
  除了感官的方式,教师也可借助语言来表达,通过一些形容词,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将自己所欣赏到的作品表达出来。也可与语文老师相互配合,通过日记和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与同学分享。通过语言来表达美,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
  3.通过作品表达美
  美术课真正想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美。经过前面的铺垫与积累,教师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画笔,将美表达出来。美术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是作品的灵魂,外在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仅仅是一件作品的外衣,不能从心底真正地打动人。要使作品真正打动人,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其内涵,即画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我在课堂上最经常跟学生讲的一段话就是:“老师并不要求你的作品要画得多么的逼真生动,因为画得像这件事我们可以交给照相机帮我们完成,但是一幅有情感的画是照相机所无法达的。假如你画一个人,那么你恨他跟你爱他所画出来的美术作品是绝对完全不同的,但是现实中他就是那样,不会因为你的作品而改变。”所以反观作品,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你为你的作品注入了情感,那么,这样的作品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是属于你的美术作品,也是你能够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只属于你自己对美的理解。
  四、结语
  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是有独立见解、有感情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在美术教学中,不能老是冷冰冰地开展教学,要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情感,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能学习。让他们懂得欣赏何为真正的美,懂得感受何为真正的美,懂得表达何为真正的美;使他们学会通过感官表达美,通过语言表达美,进而实现通过美术作品表达美。因为“爱美”,将会是学生一生最好的教养。
  参考文献:
  [1]顾昕.论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华章,2010(7).
  [2]刘兴胜.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1(7).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纸艺创客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FJJkXB17一360)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林晓瑜(1991—),女,福建厦门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