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瓶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受到多方位的感官刺激。这有利于学生获得更丰富立体的感知,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更有效率的语文课堂。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享受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技术的滥用带来的弊端,尤其要看到其对高中语文教学和语文老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高中语文;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40-02
  一、参考多,内化少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广泛的流动和共享。传统教学时代,因为可供参考的资源相对较少,逼迫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搜集或查阅原始资料。同时,缺少展示工具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和重组,使其以更精练或更简易的方式在課堂上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这一过程既是传道授业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过程。但在技术发展的当下,网络上有无数的教学参考资源,教师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课程关键词,仅是课件一项就数以千计。这些数量庞大的“第二手”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备课的难度。以课件制作为例,按传统教学时代的思维,课件的制作应是课堂准备的最后一步,其功能是将经过内化后的资源和内容变成技术化的成果,无论有无课件,教师对本课教学都已做到胸有成竹。然而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课件制作反而“后来居上”,部分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个或者数个课件,然后进行修改拼接,以此作为自己上课的最终版本。更有甚者,网上下载的版本,就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版本,因此备课从一个思考内化的过程,变成教师处理课件的过程。并且,由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的展示功能,不少教师就直接将相关教学内容输入PPT,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传统教学课堂中,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眼睛离不开备课本就要被人诟病,这是其教学功底或能力不足的表现。然而在新技术时代,教师照着PPT念却成为常态,这是一种教学的退步。长此以往,教师不但难以在备课过程中获得自我的提升,还容易产生对教学的懈怠感和对PPT的依赖感,出现所谓“电子白板坏了就讲不好课”的情况,这对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二、展示多,交流少
  信息技术将多种媒介信息进行综合,给课堂带来更多的趣味,能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但我们始终要认识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信息技术使用语文课程展现的方式丰富多彩,但这不能全然取代学生和教师的自主性。以诗歌的朗读教学为例,不少教师选择利用课本自带的光盘或下载的名家朗读音频进行朗读指导,这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展示方式,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选择用这种方式示范朗读时,我们也要看到这背后让人忧虑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主动地示范,不仅是引导学生的方式,也是展示教师魅力、促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对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长大的新一代学生而言,相对信息技术的展示,教师有个性特点的亲身示范反而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教学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应该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这些都不是技术手段可以取代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技术手段取代,那么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又该从何谈起?
  三、使用多,原创少
  随着电子教具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件已经从早期的新生事物变成现在的一种教学常态。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这为教师打造更立体生动地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要警惕的是便利的技术正在不知不觉地扼杀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教师而言,教师习惯参考或者下载网上的教学资源,把他们修改形成的课件,当作自己的劳动成果,最终教师会丧失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学生学习层面,高中语文课堂上,很多信息技术课件会选择将文本中创设的情境或虚构的人物以图片或者音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固然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理解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也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在课堂上要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寻找和发现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而不是给定一个样本让学生看见或者记住。
  四、其他方面的瓶颈
  1.信息技术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件直观、形象,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只需要“看”,不需要去听、去读、去说、去写。学生省事了,课堂效率看似提高了,而实际上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信息技术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教师展示了信息技术课件,学生马上就会停止思考,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信息技术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学生读书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发现,也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与人进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能明白读书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个别问题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而有了直观形象的信息技术课件,学生就省去了交流、探讨的过程,阻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4.信息技术教学阻碍了师生对语言的推敲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是学会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现今信息技术教学使很多抽象的描述都可以用幻灯片直观、方便地呈现,这就导致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信息技术教学的时代,教师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知识点,用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事实上这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尴尬的现状,教师选择用信息技术来授课,但是授课理念却没有得到革新,课件传递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学生能吸收的却少得可怜。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反而没有太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玉娜.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3(18).
  [2]季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3(35).
  作者简介:张平(1974—),女,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