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Excel的使用”教学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和数据打交道,对高职学生而言,和数据的直观接触则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使用Excel”这一环节,所以,Excel的教学成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任务
  如何将“Excel的使用”的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下面结合实际教学,从教学分析、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三方面作教学设计的阐述。
  一、教学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如何快速录入数据、会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能运用相关功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操作;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新知的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其服务的习惯;还要使学生在保持高涨学习兴趣的同时获得操作成功的喜悦。
  本环节的教学方法以实际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真实的工作内容构建教学情境,通过实例的操作演示讲授实现任务所需的知识点。
  本环节的重点是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操作,难点则是IF函数的嵌套使用和高级筛选时条件区域的设置。
  二、教学实施
  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Excel来进行数据的录入及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操作,并攻破数据操作难关,是我们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将项目设置成“创建员工信息表”“美化员工信息表”“制作工资管理报表”“销售统计表的数据处理”“销售统计表的图表分析”“销售统计的数据透视表分析”六个任务,每个任务学生先进行课前观摩,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实战,任务实现后,进行项目考核。
  課前,教师发布观摩任务,学生扫描教材提供的二维码观看操作步骤,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操作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操作内容要转化成自身的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实现。
  课堂上,教师先提出任务,如任务“制作工资管理报表”的任务描述为“某公司财务需根据公司制度审查员工加班工时、出差费用等,计算并编制员工工资表”,并向学生展示数据操作后的结果,然后进行任务分析,从而提出完成该项工作任务需要进行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接下来,教师通过实例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实现任务,教师完成操作演示后,学生完成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知识点较多的任务,教师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操作演示,学生按照知识点的类别,完成各项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提交工作簿文件,教师查看文件内容,对不够完美的文件,和学生一起分析并作出解决方案。如在“美化员工信息表”这一任务中,学生的文件出现了打印预览时右侧大量空白的情况,于是教师提出:“在不改变各列列度的前提下,如何使表格整体向右移以减小右侧空白区?”学生在经过思考后,得出了解决方案,教师按方案进行操作,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前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其他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我院开发了项目考核的题库,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对Excel知识技能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完成了本项目中的所有任务后,教师从题库中抽取一套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可知,学生在经过本项目中各个任务的实践后,已具备基本的Excel数据处理能力;在课前观摩和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后获取了操作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但因个体差异,学生操作的步伐不一致;某些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操作时间内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操作,而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学生没有条件进行课后拓展训练,学生容易出现“课后即忘”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教师在兼顾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如何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的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步伐达到基本统一。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这一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谭鸿健. 分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学能力: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 中国新通信, 2019,21(5):181-182.
  [2]涂玉芬.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6):70-71 .
  [3]饶兴明,李石友.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161.
  [作者单位]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