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阅读文化引领大方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读书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处世态度,好的书籍教人敞开心扉、多想办法、迎难而上。读书还能减轻孤独寂寞感和激发人的想象力,促进新思维的形成。读书是人世间投入最少、获益最多的高貴举动,热爱读书等于多活了几世生活。因此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比不读书的人活得宽广、深入、有意义。
  关键词 阅读 价值观 处事态度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读书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读书还能减轻孤独寂寞乏味感,激发人的想象力,启迪思维。读书是人世间投入最少、获益最多的高贵举动。有位作家说过,天堂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热爱读书等于多活了几世生活。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比不读书的人活得宽广、深入、有意义。
  1读书助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读书中最受益的一句话是:“别条理,审分寸”。它出自朱光潜的《谈修养》中的《论价值意识》一文。“别条理”,就是对一般的事物能够分门别类,避免杂乱无章。“所谓审分寸,就是辨别紧要的与琐屑的”,衡量一下主次轻重,明确什么重要,放在前面;什么不重要,放在后面;甚至什么是不值一提的,根本不必放在心上。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价值意识。朱光潜先生在这方面有过教训,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一些不值得读的书,写过一些不值得写的文章,做过一些不值得去做的事,为此他极为后悔,觉得没有辨别清楚价值,所以浪费了生命。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重要的,值得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呢?一位哲学教授在他的哲学绪论课上,往一个小罐子依次装进高尔夫球、碎石子、细沙和水,他用这番演示形象地告诉人们,想让罐子的内容最饱满,就得讲究一定的次序。那么同样道理,人生中该把什么排在最前面呢?教授的答案是:亲情与健康,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不能够保证你行稳致远。因为亲情永远给人最大的温暖和动力,亲人的一个笑脸、一句鼓励都能帮助你在恶劣境遇中萌生力量,绝地重生,触底反弹。而健康则是活好一生最基本的保障,健康的身体提供行走世间的物质基础,支撑你吃得起苦,受得起累,拥有抬脚就去走天下的气魄。这两样少了那个,你都活不好。
  在拥有健康和亲情的基础上,再葆有热情,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投入时间和气力,全力做好,这样非常有助于实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朱光潜先生说的“审分寸”,就是教人找准自己的优先事项,充分利用好时间,丝毫不浪费生命。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2读书助人养成良好的处世态度
  读书能改变人的处事态度,我自己近二十年来的经历能证明这一点。  年轻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感觉特别困苦、无助,心中总涌起一种强烈的渴望:谁来指点我,谁来帮帮我。
  幸好那时我开始爱上了读书,一本本好书读过来,我慢慢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方向,心里不再惶惑。前些年,我读过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课》,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了一个人的社会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他人没有兴趣的人 ,对社会危害最大。所以,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培育他的社会情感,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增强与他人合作交往的倾向和能力。读阿德勒,我渐渐地学会向他人敞开心扉,与更多的人产生关联。然后,慢慢发现,与越多的人交往,你才会越多的看清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去想办法改变旧的自我,生成一个更好的新的自我。我读过香港心理学家李中莹的《重塑自我》,里面专门有一章谈沟通术,提到凡事可以至少想到三种办法,这样才不会偏激,不会钻入牛角尖。这话特别有道理。认真想想,过去我们被某件事困住,常常不是真的没有办法,而是好办法暂时没有出现在你的视野里。所以,遇事不要那么容易气馁,不要那么轻易地就放弃,再试一试,多想一步,多求助一个人,也许就能柳暗花明,找到新出路。
  读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 ,我曾经反复抄录下这一段话:“判断心理是否健康,不在于我们有多少避免危机的办法,而在于是否能够早一些面对危机、并且向下一个危机挺进。换句话说,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看我们一生当中究竟能应对多少危机”。这段话教给我不要一味地找舒适的路走,今天躲过的困苦,明天照样挡在面前。你要是直面它,想办法解决它,极有可能会增加一份经验,磨炼一份意志,当再次出现麻烦、障碍的时候,已经成长了的你不会再畏惧、退缩。这话现在成为我的一句座右铭,时时影响着我的判断和决定。
  敞开心扉、多想办法、迎难而上,像这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一天天的阅读中渐渐地驻扎在我的心里,改变了我的生活日常,让我从年轻时的迷茫,走向成熟后的清明,从容易偏执,逐渐变得豁达。这就是文字和阅读的力量吧,我们永远不知道在哪本书里的哪句话会改变我们生命的轨迹,但是若不阅读,你永远不会发现,也就不会去改变。所以,英国作家毛姆说得特别好:“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终生的读书,就是生命智慧的不断修炼。
  3读书帮助人具备长期地抵御寂寞的能力
  牛顿的老师艾萨克·巴罗教授指出:“爱书的人既用不着忠诚的友人,也用不着明智的谋士,他无需寻求体贴入微的旅伴,也不必寻找心地慈善的安慰者。无论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刻,还是在命运多舛的岁月,爱书的人都会用科学、阅读和思索来宽慰自己而有所寄托”。的确,书籍能够给予人一份内心的富足,不用去找人作伴,有书就够了。我身边的刚毕业的护士因无聊而匆忙与人同居;也有爱读书的学生虽然也是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但愿意泡书店,看书读报,写写读书笔记。终于在几年后,靠自己渐渐提高的文化素养和眼光找到自己非常满意的伴侣。教育家孙云晓说过: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在他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哲学家叔本华在《惟书有华》一文中说:“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帮助我们可以不必再永赖他人寻求乐趣,因为书中自有无穷之乐”。那么以书为伍,就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纯;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而丰盈,思想豁然开朗。读书帮助我们在喧嚣中静心沉潜,在尘世之外营建另一片不可或缺的精神天地。   4读书激发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形成
  现代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既要有“硬实力”,還要有“软实力”。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等显性智力因素;而“软实力”则涉及学生的道德、心理、人际交往、承受挫折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隐性的非智力因素。“软实力”对一个人的长期发展和成长尤为关键,“软实力”中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在未来工作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疲于应付考试的学子们能有意识多读纯文学作品,读文史哲中的精品或其他种类的经典书籍,在多角度思维与创新方面会大有裨益。北大中文系曹文轩教授写文章提到,想象力一直在暗中帮助着人类操练着想象力。它的天马行空式的优美想象,一直在诱惑和影响着人类。它使人类看到了想象的美好与巨大能量。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在想象中,硬是有声有色地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纸上虚幻出来的世界,有许多在若干年后,真的由科学实现了。这就是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伟大的科学家亲近文学的原因。我们熟悉的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大量科幻小说中曾经描绘过的、当时人们难以想象的机械,在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上天入地的科技成果,为世人惊叹。一百年前捷克籍作曲家马勒受李白等人的唐诗启发,创作了交响乐《大地之歌》,表达他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探索,他的这部作品至今仍震撼人的心灵而常演不衰,这是又一例文学阅读的功绩。
  5结语
  阅读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显著标志,通过阅读人们上溯远古,展望未来,跨越时空,驰骋想象。可是,无论人的头脑怎样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到了一定年龄,人们都会返回自身,问自己一个终极问题: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个问题在书中早就被提出来了,也在书中被无数次地回答过了。如果能尽早地读优秀的作品,就能尽早地弄明白这个问题,尽早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处事态度,找到自己的人生大方向。这样,当你走到人生的终点,回首往事,才可能减少遗憾,留下更多的欣慰。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乐无穷,一位孜孜不倦的读书人——北大钱理群教授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读书也能帮助自己寻找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修养·谈价值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2-113.
  [2] 阿德勒.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课(奥地利)[M].北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32-38.
  [3]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Ⅱ(美)[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168.
  [4] 文祥,丁一.外国著名演讲赏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58-59.
  [5] 唐菲.精美散文第五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4-5.
  [6] 曹文轩,陈建功.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小说卷3)[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