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命题,主张在这个命题下,着力进行公共图书馆物质文化创新,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在公共图书馆旅游品牌建设创新方面,主张将图书馆融入景区,创建旅游研学品牌,构建特色多元图书馆。
  关键词:文旅融合;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2-0131-03
  一、前言
  文化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综合产业,但它们是自然耦合的,文化与旅游业之间存在重叠和交叉。文化资源是其融合的基础,创新是其整合的核心要素,科学和技术为其整合提供技术支持。随着文化旅游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深远,催生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文化旅游。在文旅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品牌建设的全面实施,已成为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旅游市场来说,依托景区资源,将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全过程,实现景区外在景观和内在文化的统一,在增强景区旅游软实力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有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但是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充分结合不同工作的特性,深度做到文化旅游之间的融合,进而得到文旅双精品、双效益、同发展,其具体工作依然是比较困难的,也是现在进行文旅合一工作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方式创新
  (一)公共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图书馆文化现象。它独立于图书馆员、读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识之外,是图书馆和相关领域出现的一种物质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财富和成果。这包括图书馆场馆的规模、建筑的合理性和设备的更新。在建筑施工中,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可以体现在选址、建筑风格、内部布局和装饰等方面,可依托文化平台,融入地方特色,展现其特有的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还应与时俱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让新技术覆盖整个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馆藏图书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最能体现图书馆特色的地方,要尽可能丰富馆藏图书,不断选购新的品种,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读者的需要,同时要体现地方特色。
  (二)公共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
  1.思想上重视
  公共图书馆从领导到全体员工,都应该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领导来说,要明确图书馆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提炼升华全体图书馆员的价值观,为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奠定基础。
  2.构建保存文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内涵
  公共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服务宗旨,总结出符合本图书馆的工作口号和精神,作为实践的主导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以此为标准服务读者。服务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基石,一旦图书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务文化和品牌,它就可以转化为独特的精神财富,使其更贴近旅游市场和游客。
  3.公共图书馆精神文化的灌输和学习
  当图书馆精神文化形成之后,就要向每位图书管理员灌输这种文化理念,让每个人都能认同这些价值观。可以通过培训,鼓励馆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服务,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当然,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和图书馆员、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整合,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精神文化的灌输和推广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不懈地努力。而当图书馆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贯彻图书馆精神,将其融入到工作中,它便成为一个图书馆长期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强大力量。
  (三)公共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制度层面的图书馆文化现象,包括图书馆各部门、各流程、各链接的业务和技术性问题;设备的使用、馆藏的使用和保存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及正确解决方案;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准则。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遵循传统的行政或管理机构的治理模式,并在国家体制和规章范围内,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应体现“民主”“平等”“法制”“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完善奖惩机制,保护馆员利益,以此激励馆员的工作热情,确保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还应向相关部门提议制定有关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四)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建设
  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以便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转型和创新促进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改变。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通过整合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并将相关知识运用在工作中,这是图书馆信息充分利用的一个过程,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相较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具有良好的系统规划、更广的管理范围、明确的定位对象等优势,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准确定位读者服務,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公共图书馆旅游品牌建设与创新
  现在人们对于旅游的要求是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人们不仅关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与否,还会关注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相关知识背景。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是有效促进优质旅游的重中之重。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从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质量、文化旅游服务和文化旅游营销四个方面入手。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应该注重识别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只有树立质量观念,保证文化旅游质量,才能逐步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文化旅游质量评估根据内容的差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外层、中层和内层。最外层反映了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和景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员工服务形象。它属于文化旅游的物质方面,图书馆就包含其中。中间层以旅游品牌的个性、路径和价格为特征,属于文化旅游质量评价范畴。而内层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景区的人文精神与价值。为了保证文化旅游的质量,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保证景区的质量,并注重文物保护,进而促进景区内的文化景观建设和旅游服务升级,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让文旅结合真正得到落实。同时,景观不仅保留了自然景观的真实性,而且满足了游客对多层次、高品质旅游文化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服务本地群体的同时,也应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深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将图书馆融入景区,增强景区的人文精神,助力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增强旅游品牌的活力,提高品位和水平;打造特色图书馆研学旅游品牌,通过学习、观察、旅游的模式,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打造符合地域特色和地区精神的图书馆,树立公共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将公共图书馆融入景区,增加景观的人文精神
  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应从文化角度加强景观吸引力,将人文精神与景观有机结合,在加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的同时,深入挖掘相关的文化内涵,赋予景区以丰富的人文价值。然而,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还需要通过独特、具体、直观的旅游产品载体来展示其文化内涵,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文明展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打造景区文化窗口,以此增强游客的体验和感受。如可以在景区设立相应历史信息的图书场馆,增强景区的人文吸引力,在景区进行实体表演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受。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图书馆、专业艺术团体开展了“公共图书馆进景区活动”“实景演出活动”,将符合景区特色和精神的书籍和演出带入景区,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二)构建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品牌
  研学旅游也被称为学习之旅,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旅程,而是融学习、考察、交流和旅游为一体的教育模式,符合现代教育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在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背景下,它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实现奠定了基础。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组织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去图书馆参加活动是最常见的旅游研学活动。学生还可以参加暑期学校夏令营、社会志愿者活动等,在暑假期间进行图书馆研学旅游。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和繁荣的背景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加入了研学旅游热潮,各地的儿童图书馆成为研学旅游的重要内容。湖北省图书馆、太原图书馆、济南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图书馆也根据自身结构和馆藏特点,开展户外开发、环境保护等主题的研究和旅游活动。例如,2018年11月4日,湖北省图书馆与湖北省环境保护工作中心联合举办了“儿童趣味”科学季、“独生子女”户外发展活动。国家图书馆的“阅读旅游”计划,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研究和旅游活动中受到最多关注的项目。
  (三)构建特色多元化图书馆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流行,Net Red库不断生成并消失,网红图书馆也开始盛行。如微博时代,因为一句“乞丐也可以进图书馆”而名声大噪的杭州图书馆。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红色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秦皇岛三联书店海滨公共图书馆、北京怀柔汇源书店、著名音乐家高晓松和小石关的著名书店。从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是网络红色公共图书馆的典范,它不仅改变了当代图书馆建筑的刻板印象,在全国乃至整个世界也是独树一帜,它也是未来公共图书馆的雏形,对文化与旅游一体化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作为文旅融合重要载体的公共图书馆,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人文精神,构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图书馆,展现当地的人文风貌,进而发展成地标性建筑,通过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的融合,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文化旅游必将成为国家旅游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旅融合的前沿阵地,公共图书馆也将迎来重要的转型发展机遇。公共图书馆创新需要因地制宜,深度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使其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当地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在确保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应通过创新建设方式,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使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文明载体,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旅游名片。
  参考文献:
  [1]李万军.文旅融合富美农村——六枝特区落别乡促进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J].当代贵州,2017(37).
  [2]孙茜,周国春.VR技术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以鄂东南地区中小学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
  [3]马雪雅.”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传媒,2018(17).
  [4]毛锦旗.文旅小城镇研学旅行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研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8.
  [5]陈杰.基于江南水乡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设计实践——以湖州南浔区荻港村美丽乡村小镇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
  [6]朱学超.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从吉林省看文旅融合[J].中国发展观察,2019(1).
  [7]谢华锋.文旅融合后的城市旅游营销初探(下)[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9(1).
  [8]由绍平.研学互动视域下重点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3).
  [9]李平义.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
  [10]张德旺.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J].旅游學刊,2019(1).
  作者简介:韩雪(1988—),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单位为大庆市图书馆,主要从事图书资料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