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简述,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等解决对策,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问题,从而确保搬迁后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易地搬迁;扶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在高度重视易地搬迁扶贫的后续发展,同时,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还是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举措。但是易地搬迁扶贫在后续发展中还存有以下问题,如后续生存发展问题、拆迁用户不愿搬迁问题等,促使脱贫攻坚形式仍然呈现严峻状态。所以,这就需要针对易地搬迁扶贫的后续发展创设相关政策,确保易地搬迁扶贫能充分发挥最大作用,进而实现巩固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扶贫效果。
1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取得的成效
易地搬迁扶贫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生态脆弱且容易遭受到破坏的农牧民迁移到新的城镇和聚集点,重新组织生产和生活,促使所迁出的生态区能够得到有效恢复与完善。而搬迁区域主要是生存环境较差且发展条件严重缺失的农村贫困地区,所以,进行搬迁的安置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必定高于迁出区,确保搬迁人员能够在搬迁之后仍然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产,以此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扶贫的后续发展还是易地搬迁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搬迁人员脱贫与防止返贫的主要步骤。将通过“以稳促搬、迁产结合”的方式实现后续发展,为安置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易地搬迁扶贫的后续发展,还能有效提升搬迁人员家庭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进一步促进安置村经济发展和全体居民都能实现致富,充分发挥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
2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将从后续发展的就业问题、公共设施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劳动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多个方面,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2.1 后续发展存在的就业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针对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并没有全方面考虑综合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并且还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受到了空间限制。只有少部分规划点考虑了搬迁对象的住房问题,但是针对后续发展的就业问题,并没有进行全方面考虑,由于不具备就业支撑点的易地搬迁扶贫,所以导致脱贫效果也没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在布置规划的过程中,出现后期短暂脱贫又长期返贫的情况。由于搬迁规划安置点受到了空间方面的限制,不能在搬迁附近进行就业,但是大部分搬迁人员都希望可以在搬迁之后进行就近就业,从而导致搬迁后续发展中就业困难或无就业问题出现。
2.2 公共设施与服务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率较低且规模小、数量少,从而导致我国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简陋,且公共服务功能较为薄弱。现如今反应城市经济实力不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安置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建设的缓慢进行。以某城市安置点附属设施建设为例,该社区建设地和市区较远,从而导致搬迁人员到市区就业或者是办理相关事务时存有较大困难,而且还没有农贸市场等相关机构,在一定层次上给搬迁人员生活带来了不便。又或者以某城市安置点学校收费标准为例,小学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每一个人每学期约2530元,初中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每一个人每学期约2340元,由于易地搬迁人员人均年收入低,所以很难支付相关费用。
2.3 易地搬迁劳动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目前易地搬迁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大约有80%的搬迁人员文化水平停留在初中阶段,其中小学及以下人员比例约在20%左右;初中及以下人员数量约为90%;而高中等以上人员仅仅占有少数的5%。由此可看出,在易地搬迁扶贫的过程当中,初中及以下人员教育程度比例较高。与此同时,在易地搬迁的过程当中,还发现大量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外出务工,而在农村中的“留守老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很难适应于扶贫之后的后续发展。而且再加上易地搬迁人员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且缺乏专业技能,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3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内容可清晰看出在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中,还存有就业困难、公共设施与服务不完善,及劳动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以下几点则是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中存在问题,所提出的有效解决对策:
3.1 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
首先,可以把搬迁人员加入到农村合作社中。搬迁贫困人口针对合作社和企业主体而言,具有较低的抵御风险能力,所以应当构建搬迁人口的风险防范措施和保障体系,还将借助于扶持农村合作社和发展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为搬迁人员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措施。其一,由于搬迁人员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以把搬迁人员加入到合作社中,还需要搬迁人员能够投入一些资金,而我国政府则是需要针对这一方面资金给予支持,鼓励更多搬迁人员参与到农村合作社中;其二,需要为搬迁人员购买农业保险或产业保险,以此来有效减少搬迁人员的后期顾虑,为搬迁人员提供有效的利益保障。
其次,当贫困人员已经搬出之后,还应当针对搬迁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尤其在没有农田用地的情况之下,技能培训能够为搬迁人员提供一些生存技能。与此同时,當地政府还应当针对就业培训政策的实施和创设,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村干部以及其他扶贫干部,应当在搬迁的过程当中做好搬迁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搬迁人员主动参与到技能培训工作中,而培训工作内容的开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企业之间实现一对一的岗位培训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通过政府为搬迁人员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
3.2 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
首先,有关政府和机构应当针对易地搬迁扶贫人员进行创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功能布局,与配套完善的教育体系、文化及公交站点等功能服务,全方面提升搬迁人员新居住环境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此来实现城市公共服务针对搬迁人员的全部覆盖。其次,针对易地搬迁人员还需要在搬迁之后,给搬迁人员办理居住证,给予搬迁人员完全的市民权利,确保搬迁人员能够共同享有城市教育、医疗及文化服务等合法权益,共建美好生活,有效促进搬迁人员心理和情感方面的融入。
3.3 有效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
要想有效提升搬迁人员的劳动者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这就需要以实施精准培训的方式进行有效提升,可以通过培训资源有效结合、培训对象充分掌握及培训内容的准确设计和时间安排等多个方面,针对搬迁人员开展培训体系。首先,将根据搬迁人员正在居住的新环境中,组织开展移民培训中心,并且在培训中心还需要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通过构建培训平台的方式,针对移民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实现培训资源的有效结合;其次,针对培训对象进行充分掌握,需要相关人员针对易地搬迁扶贫人员开展全方面调查,充分掌握每名搬迁人员的技能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情况,然后构建易地搬迁扶贫劳动力培训台账,进而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再次,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设计,需要包含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及手工业等多个方面;最后,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天数。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易地搬迁扶贫涉及面广且政策性较强,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工程,所以,不仅需要针对搬迁人员安置好住房、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和教育等,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安置方式开展就业培训等体系,有效提升搬迁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通过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效促使搬迁人员实现稳定脱贫,向小康生活迈进。
[参考文献]
[1] 吕翠丽.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J]. 当代农村财经,2018(09).
[2] 许源源,熊瑛.易地扶贫搬迁研究述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8(03).
[3] 王静.浅谈易地扶贫搬迁方式的转变与创新[J].经贸实践,2018(03).
[4] 曾小溪,汪三贵.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分析与思考[J].河海大学学报,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