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范式,通过互联网交易农产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江西农产品市场交易现状,分析了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度、农产品交易信息公开机制、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交易信用机制和人才发展战略机制等促进江西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范式,是一个旨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系统不断逼近帕累托最优的动态演化过程。互联网已成为引领“三农”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互联网交易农产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江西农产品存在生产与市场脱节、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为此,依托“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探索构建完善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以期不断提高江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 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现状
  1.1 农产品市场交易影响因素
  农产品市场交易受到市场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的质量、消费者的信赖度、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技术水平和交易费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就是围绕这些因素去解决农产品市场交易的问题,为农产品提质增效助力护航。
  1.2 江西“互联网+现代农业”为农产品市场交易提供了平台保障
  江西智慧农业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率先整省推进智慧农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江西农产品电商新模式。江西重点打造“123+N”框架,即建设一个数据云——江西农业数据云;两个中心——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服务中心;三个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N个系统——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子系统。
  1.3 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初具规模
  目前,江西已经建成了服务市、县、乡、村各级的农业数据云,为11个设区市、100个县、1万个乡镇村组、10万家新经营主体提供信息化发展的云端支持。通过构建“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宣传销售江西特色农产品。例如,“赣农宝”平台上线销售了千余种“三品一标”农产品,在平台中销售的农产品可追溯、可监管。
  2 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是“互联网+”农产品交易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然而,江西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种植比较分散,区域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农产品存储和长途运输。在互联网上销售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又直接影响着交易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相,买卖双方存在对质量等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不高,生鲜农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
  2.2 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
  农产品“卖难”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交易信息不畅、不全和不及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特点,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不及时,种植者生产与市场销售商、消费者的需求之间存在信息滞后问题,各方信息获取能力不足。江西农产品市场参与者总体上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利用能力较差,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优质难以优价,往往通过打价格战来提高销售量,造成市场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3 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交易中“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制约着“互联网+”的农产品交易,“线下配送”往往跟不上“网上赶集”。农产品的品质、形态、保质期及农产品的运输都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有着特殊的要求。江西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以及村庄、种植户分散,县、乡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给农产品物流配送增加难度和成本,配送周期也会延长,阻碍了农产品的电商发展。目前江西农产品物流中各环节主体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江西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特别是物流设备采购上都比较落后,难以实现“物畅其流”。
  2.4 農产品交易中利益分配不公
  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时常出现“两头叫中间笑”的利益分配不公现象,农产品交易中利益分配长期不公平将会制约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实中,一方面农产品生产者“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消费者又存在高价购买现象。在江西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种植生产者与销售商之间没有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机制,由于农产品的特性,使得生产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2.5 农产品交易参与人才缺乏
  “互联网+农产品交易”涉及知识面广、环节多,江西相关的专业人才缺乏。江西县域专业电商人才缺乏,交易平台建设落后。由于江西各地区通过“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规模比较小,激励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很难吸引人才加入电商行业,特别是农产品电商行业。同时,与农产品交易息息相关的农户,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掌握互联网技能的农户更是匮乏,影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运用。另外,国内外知名电商入驻、参与江西农产品市场交易的积极性也不高。
  3 江西“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构建的建议
  3.1 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度
  一是作物种苗标准化生产,研究推广种苗生产标准化技术,要求做到种苗植株紧致,根系强壮,叶片无病斑等。二是合理规划、推进农产品规模化、区域化和特色化种植,为生产新鲜、优质的标准品质农产品提供基础。三是制定“互联网+ ”农产品供给侧的工艺标准化、规格标准化和品质标准化,提供适宜“互联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
  3.2 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公开机制   一是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信息化平台,基层农产品供给信息采集、发布制度,为交易市场提供全面的农产品供求信息。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逐步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机制,监测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规模种养殖户产地、质量及农业投入品使用等信息。三是整合农产品交易信息网络体系,重视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由专门机构或行业协会组织管理对农产品供、销信息进行采集、发布,切实将农产品信息引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3.3 加大农产品物流体系基础建设力度
  一是大力支持兴建保鲜仓库,推广运用冷链与初加工保鲜、真空包装等技术,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二是制定农产品物流技术规程,建设专业农产品物流设施,推广使用农产品物流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是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农业流通龙头企业,多元主体参与农产品流通领域,引导推动更多技术、资金、人才要素向农产品流通领域流动,在发展用地、税费征收和金融信贷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
  3.4 建立农产品交易信用机制
  一是建立信用档案制度,依托第三方机构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户、流通企业等产业链参与主体的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交易信用信息,记录农产品交易者的信用负面清单,构建农产品市场交易信用数据库。二是分产业建立市场交易风险基金,如蔬菜、粮食、水果等,由各产业利益相关者交纳,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市场诚信者,补偿市场波动中的利益受损者。
  3.5 建立农产品交易人才发展战略机制
  一是整合农业培训资源,设立农产品交易人才培训发展基金,制定培训计划,分批培训基层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市场营销人才。二是制定政策支持信息技术和营销管理人才参与“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交易,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吸引各界社会力量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稳定并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人才队伍,满足互联网发展的人才需求。三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来江西投资经营,对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和知名人士给予适当奖励。
  [参考文献]
  [1] 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08):73-82.
  [2] 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8):4-7.
  [3] 盧慧,李庆,魏建美,等.基于“遂昌模式”经验的江西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4):120-125.
  [4] 王胜,丁忠兵.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5(4):39-48.
  [5] 施威,曹成铭.“互联网 + 农业产业链”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7(6):11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