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谈特殊儿童身上的陋习及成因,提出纠正其身上诸多陋习,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第一位的。从“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等5个方面培养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68-02
作者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主要是听障和智障两大类。由于自身的缺陷,决定了他们从小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陋习,来到学校也很难改掉。特殊儿童在学校里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笔者经常给各个年级的学生代课,特殊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如下:书写时,姿势姿不正确,头低得太低,几乎趴到本子上,握笔姿势不对,手指距离笔尖不是太近就是太远;平时听讲时,没有正确的坐姿,随意走动,不经批准随意上厕所;部分学生破坏公物,脾气上来了,摔门砸东西发泄情绪;个别学生卸桌椅上的螺丝,用笔戳破书本,意识不到自己犯错误;还有个别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鼻涕流出来也不擦,衣服脏了不换洗,随地大小便;刚入学的孩子不会穿衣穿鞋,不认识男女厕所。
看到这样的学生,无论是谁都要挠头,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找到“病根”,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陋习。原因很多,在家时,家长溺爱,不管孩子的不良习惯,让他们随心所欲,一切事情都是父母长辈代替,照顾得太到位。如一个自闭孩子每天到校就是吃东西,奶奶给他准备一些洗完切好的水果或是小食品,他到班级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书包里的吃的,吃完后开始作人,教师就得再给他找吃的,一次他爸爸给他带了一袋没洗的水果,他都不知道洗一洗再吃。孩子的一些陋习是受家庭环境影响,和家长长辈学来的。上学后,教师的侧重点在学习上,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坚持纠正不良习惯。
我们要把特殊儿童培养成为自强自立,感恩懂礼,能够融入社会,被大家认可的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纠正学生身上诸多陋习,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第一位的。有一篇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文章,名为《六个方面培养孩子好习惯》,文中提到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等,这些对特殊儿童同样适用。
有序、有效的習惯培养非常重要。下面从5个方面谈谈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基本的,如餐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头,定期洗澡。在校时,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叮嘱学生做这些,其他老师也要当仁不让,不要存着“不是我教的学生,不归我管”的想法,看见学生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要管。笔者在课堂上遇到学生请假去厕所时,总会提醒学生要在厕所里面提好裤子,上完厕所要洗手,返回教室要用手巾擦手。如果学生忘记洗手,笔者会命令他回去洗手再回来。反复几次,大部分学生都会洗完手后再回班级。大多数学生是通勤的,在家的时间比在校的时间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很关键,不要娇惯孩子,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说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知道问好,给客人让路,和人交谈时看着对方说话,不乱动。家里有人来做客时,家长就应该及时培养这些好的习惯。一次不会,也要坚持教育。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教师在学校要创设情境,抓住一切教育的机会。如教学生说“谢谢”和“不客气”。帮学生整理衣领,就要问他:“老师帮你整理衣领,你应该说什么?”如果学生不回答,就直接告诉他,“你因该说谢谢,因为老师帮助你了。”也可以引导智力好一些的学生先说,做个示范。让学生帮自己拿东西,教师真诚地对学生说:“谢谢,你帮老师拿抹布了,真是个好孩子。”稍稍停顿,“老师说谢谢了,你应该说什么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回答不上来,告诉应该说“不客气”。这种教育也需要坚持长久,一学期不成,就一年,两年。
三、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顺父母,乘公交车知道给人让座,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道德习惯,特殊孩子要培养起来很难。高年级听障学生处在青春躁动期,脾气不好控制,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学校的公共财物受到损失,以往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的,象征性的罚点款了事,结果学校发现起不到作用。再遇到这类情况,采取把家长叫过来,不罚款,要求家长恢复原状即可。破坏容易,修复不易,学生看到父母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跑前跑后,操心费力,羞愧地低下了头。再有事情要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学着克制,不再损坏公物。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端正坐姿,书写姿势,上课专心听讲,背手坐直,双腿并拢,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可以纠正学生很多陋习,诸如咬手指,抠鼻孔,瘫坐等。尤其对低年级学生适用。笔者在低年级上课时,先要求端正坐姿,对做得好的不吝表扬,对做的不好的,一一纠正。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尽可能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他有一点做的好,立刻表扬,号召其他人向他学习,帮他树立荣辱观、荣誉感。到下课的时候,笔者对全体学生的表现逐个点评,提出希望和建议,相约下节课看表现。
五、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各项机能,如拿笤帚扫地,锻炼手部肌肉,训练抓握能力,提水锻炼臂力;两人一起搬桌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自己穿衣,穿鞋,叠被,刷餐盘,洗手巾,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爱惜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
教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为学生做好示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学生反复实践,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甚至退步。对学生有不良表现是,要循循善诱,多鼓励引导,不能体罚责骂,放弃不管是行不通的。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事业,在特殊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且不可代替的,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协同配合,促使家庭发挥在教育过程重点积极作用。家校联合,一起努力,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振宇.童年社会学视野下处境不利儿童的生存境遇及其教育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6(24).
[2]刘建娥,欧阳彦丹.学校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09).
[3]赵斌,许小珊,马小卫.普教教师对随班就读态度的相关研究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6(07).
作者简介:陈旭霞,(1979-),女(汉族),吉林省德惠市,本科学历,特殊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