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是学生们迈入第一阵地前最后一道关卡,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地点,责任重大,也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都非常重要。但对于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使用普通的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才能在体育人才培养基础上研究未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和优化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走向;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44-01
  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带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学教育领域对于教师的要求逐渐上升,体育教学领域也同样高要求。而目前的教学形式和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培养人才模式却与现今的社会和教育现状不符,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长期下去,会限制教学改革和其深入实施。基于此背景,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和其优化对策,能够更加适应课程改革,并且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人才培养质量欠佳。
  大学生的学习不可缺少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大范围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这在教育的任何领域都相通。而目前的教育背景和教学形式上,教师都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成绩的提升上,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颇不重视。但对于即将面对就业的学生们而言,学习兴趣对于日后的工作和发展都有一定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体育教育本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时,想要完全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学生们就必须综合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学习,要求较高。所以,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们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也会更加事半功倍,学生们会主动的去探寻课本或教学内容中隐藏的知识点和深意;反之,若是基于传统教育模式,学生一直都在被动学习,也几乎都在教室给予的压力下学习,这会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形式单一,理论实际缺乏联系。
  在普通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一直是比较重要的低效率教学原因,其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教学依然贯穿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再加上课程改革时间尚短,许多教师都不能理解丰富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也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形式教学,使得学生嗯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为各学校输送体育教育人才,实际目的在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应用,但实际的教学中,所有的教学重点都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与实践没有相互联系,甚至脱节,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
  3.教学监督评价体制不完善。
  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有较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教学监督评价体制。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和教师与实际教学教师不属于同一水平,在制定大纲时,也不会去参照学生们的个人特点和学习水平,也导致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定脱节现象。并且会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针对此,就需要完善的教学监督评价体制进行合理评价,及时调整,以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状况。但目前多数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缺陷,学校也并未给予重视[3]。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走向及优化对策
  1.积极转变传统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教师应该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积极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式,寻找更适合当下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继而使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帮助学生们形成先进的教学意识,使其更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改变[4]。
  2.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接纳并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冲破传统教学形式的约束,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继而帮助学生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自觉从课堂的主导者地位逐渐转变为学生们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和学生们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辅助性帮助解决问题。
  3.积极展开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综合提高学生的多面能力也要从理论、实践结合的层次进行考虑,特别是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快就将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为此,应提前为学生们准备实践教育,帮助学生们提升其教育能力,帮助其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因此,学校可积极展开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模式,让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直接见习,身临其境,体验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5]。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各高校应该积极研究并改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于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学观念的形成和提高,创建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模式,朝着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目标前进,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锋,毛治和,郭玉凤.基于终身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4):29-31.
  [2]王金稳.普通高校成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229-231.
  [3]覃阳.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平台+模块”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3):186+33.
  [4]赵晓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3):180.
  [5]刘云朝.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2):115-116.
  作者簡介:高锐(1980.03-),男,汉,研究生,体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