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部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学生身体体质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其先后下发文件强调必须确保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并开展相应的大课间活动,强化校园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具有大型性、综合性、群体性特征,以体育活动为主,是培养中学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式,具有育人性、强化性、导向性功能,激发运动兴趣,提升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中学生大课间活动设计与组织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活动设计;组织建议
  【中图分类号】D4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42-01
  在中学阶段展开大课间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学业疲劳感,释放学习压力,在活动的过程中暂时忘掉学习带来的紧张感与焦虑感,帮助其精神身心得到愉悦与放松[1]。大课间活动集德、智、體、美于一体,在体育活动中融入艺术与文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其充分展现自我,加强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交流,培养体育协作精神[2]。但目前大课间活动设计与组织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活动效果未出分发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一、中学生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置问题。
  受到客观条件(例如器材准备、学校场地)限制以及主观因素(例如学生兴趣偏向)影响,大课间活动常出现一些项目寥寥无人,而一些项目学生扎堆的现象。内容不丰富、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下滑,不少学生混在人群中,并未参与到活动之中,无法完成体育锻炼。不少学生则宁愿在教室休息、聊天也不愿外出活动,导致大课间时间白白浪费。
  2.参与态度问题。
  多数中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的态度方面呈现消极状态,未正确看待此项活动。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大课间活动练习较为枯燥、缺乏创新模式有关。中学生在学业压力影响下,不仅学生对大课间活动不够重视,不少班主任及校领导在此方面也并非完全认同,只是在教育局的要求下展开活动,并非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精神。上行下效导致学生并未端正参与态度,出现应付了事的状态。
  3.安全隐患问题。
  中学生大课间活动需要全员参与,属于大型集体活动,此类活动安全隐患问题是重中之重,可分为三个方向展开讨论。首先为运动器材场地,部分学校组织了篮球操、竹竿舞之类的具有特色性课间活动,但需要较多器材参与其中,可能出现器材碰撞、擦伤等隐患;其次为运动损伤,大课间活动中的跑步环节运动量提升速度过快,部分学生拼尽全力跑步,但身体机能却无法与之匹配,容易出现崴脚、胸闷、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第三为踩踏事件,大课间活动往往需学生在同一时间共同参与,因此对于楼层较高的班级而言,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到达指定位置并列队要求其不得不快速下楼梯,此类行为最易发生踩踏事件隐患。
  二、大课间活动的设计组织建议
  1.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校方需根据教育工作实际状况展开活动内容的妥善安排。例如每周一早上举办升旗仪式作为大课间的主要活动,进行学校表彰、通报安全、卫生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每周二及周四的下午展开兴趣小组活动,以全校为范围开展文体类活动,例如象棋、跆拳道、健美操、足球、篮球等,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周三及周五根据天气、季度等变动因素灵活设计,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可通过广播操与跑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全身性的锻炼,而春季及夏季天气逐渐转暖,可根据气温先跑操一至两圈再进行广播操活动。例如大课间活动的预设时间为35分钟,应安排20至25分钟的时间作为有效活动时间固定基础锻炼项目,剩余时间则鼓励学生合理利用。
  2.完善应急预案。
  “安全”二字是中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由于涉及人数多且场地范围较大,为了防止意外及突发事件,应尽可能对风险予以规避。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身体检查,对于无法剧烈运动或暂时身体不适的学生,可在跑圈时安排其慢跑或在最外道慢走,不必规定跑步速度,让其简单运动即可。利用视频影像在学生入学后展开相关安全教育,让每位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意外事件应急处理方式。组织定期突发事件预防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大课间活动的安排应灵活化,例如当天气突然改变或存在部分学生同时身体不适情况时应第一时间上报并改变活动方案。在体育器械方面,需安排指定教师或工作人员清点器材,及时淘汰老旧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紧急预案应及时更新,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不断完善。
  3.强化趣味程度。
  中学大课间活动将游戏与体育相结合,可在保障适量的运动量基础上以更多样的形式及更丰富的内容增添活动的竞争性、趣味性。鼓励学生对现有活动进行编改与创新,增添更具趣味性的项目,提升创造组织能力与参与热情。当然,创编过程中活动的可行性、趣味性、多样性、组织性及安全性均需综合考量。若大课间活动以游戏为主,需对游戏定期更换,并强调游戏过程中的纪律性及组织性。可适当将当地的民俗民风、地方特色融入活动之中。例如安徽凤阳一中大课间活动包含凤阳花鼓舞,南海旗峰中学在活动中引入了少林寺连环拳动作,广东佛山部分学校则融入了当地粤曲文化及武术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首先应强调安全性,保障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处于健康状态;其次应营造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趣味性的活动环境与氛围,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最后应强调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认识到该活动对学生培养体育精神、锻炼身体素质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海明.以“分区冲关段位制”为抓手提升农村初中大课间活动效率的实践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5):142-145.
  [2]曹城峰.制约学校大课间活动常态开展的三维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14,35(05):128-129+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