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适应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给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小学阶段身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其课程改革的时候给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展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信念在具体的教学阶段,因为教师的传统教学观点以及对新课程理解的误差,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课堂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我国传统教育压制学生个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新课程改变单纯注重传授知识为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构建开改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途径和机会,促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在知识获得的過程中,开发各种潜能。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程便成为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学科是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不仅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还要求教师把课程内容转化为与小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随着新课程的纵深发展,它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合乎小学教师的教育理想,符合现代小学教育发展方向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逐渐吸收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抛掉传统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又常常不能摆脱原有的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出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新课程不协调的现象。
  2.1教学内容的困惑
  新课程要求教学加强探究式学习,语文课中重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但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理念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递知识”层面上,有的教师已关注到小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整节课都采用提问的形式或者课堂讨论。但这些问题仍是教师设计,忽略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中心。课堂仍是以教师的思路为主,学生还是被动接受学习,教学依然脱离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成为苍白无力的说教。
  新课程要求教学加强探究式学习,语文课中重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但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理念与真实课堂教学的矛盾。
  2.2课堂管理的困惑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上师生、生生共同讨论。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小学生的奇思妙想,同学们积极发言,解决问题答案呈现多样化和开放性。学生积极发言来表现自己,但是教师有时控制不了课堂纪律,如何调控在开放的课堂上维持良好的纪律也亟待解决。
  2.3评价过程的困惑
  在小学阶段,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对具体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明显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视情感态度。
  3新课程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儿童的潜能能否得到开发,能否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及品德,小学教师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呈现给学生的知识要富于趣味性,启迪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3.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如果课堂只是封闭在书本世界中,学生必然会渐渐地对其失去兴趣。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切的、多彩的、鲜活的生活世界中学习语文,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切实增强学生接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接受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重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化为教材文本的创生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喜欢有趣味性的教材和其学习能力,将内容优化组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开发教材,充分挖掘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分类组合,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整合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求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恰当平衡。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开发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设置问题情景,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来展开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3.2树立正确的评价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如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评价中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把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形成开放的教学情境,建设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学活动成为小学生个性发展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朱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8(48):49.
  [2] 向可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