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辉

  【摘 要】在“生活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逐渐接受地理,学会地理,还会在感知地理知识魅力的基础上爱上地理。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教学,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效益
  【中圖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教师在对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设置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与本学科的关系,将生活中的地理元素融入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培养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以把生活中的地理元素逐渐地融入其中,并对常见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教材的内容,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将生活中的现象融进学生的学习中可以将抽象的理念迅速具体化,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一、生活化的教学导入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一种广泛的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拓宽了教育的视野。将其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即要注重生活内容,将生活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导入。使学生在每堂学习地理课伊始,就能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融合与交叉。
  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描述地球运动引起的有趣自然现象的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如在“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讨:为什么一年四季有如此巨大的冷暖变化?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并顺势利用身边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其中的科学奥秘。通过播放著名的厄尔尼诺事件视频,展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气象灾害的巨大危害,增强学生对相关气象灾害的科学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校园生活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可以从校园生活入手,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学习活动。在校园生活中,可以思考和讨论的地理知识比较多,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喜欢的古诗词内容,可以提问其中的地理环境知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名言中的海指的是什么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的是黄河是地上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东注入海洋。这些都可以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又比如:针对课堂中接触的人种问题,组织学生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来了解人种体型特征的形成原因;针对学校中教学楼和旗杆的影子变化,提问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等。这些都是直接的地理课堂教学资源内容,由于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设置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时,可以以学校为基地,可以组织地理社团,举办本地地理情况调查的活动,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总之,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把生活中的地理元素融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积极主张去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变“小众教育”为“大众教育”。其思想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则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仅仅通过生活化导入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将生活化情境贯穿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生活化的资源和多媒体信息技术,践行户外教学、拓展教学、生活教学,更好地渲染生活化情境和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主动、善于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枯燥乏味的地理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现象进行具象化,向学生展示和传授自身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民族”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见到或熟悉的民族风俗和衣着特色等,然后通过多媒体将中国少数民族的各具特色的穿着服装、饮食风俗进行展示,让学生对熟悉的内容加以强化,对陌生的部分认真了解。然后通过“你说我猜”“识图大比拼”等趣味小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知识内化。通过对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情境的渲染,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充满趣味性,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实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论。他十分重视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这与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地理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将其理论生活化、实用化,并解决工作、生活、科研中的各种难题。教师作为传统教学的主导者,应积极转变自身教育思想理念,践行“以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应用,将自己的地理知识能够灵活用于解决现实难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考完即忘。
  例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日食和月食的演变过程模型进行展示,将月亮、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在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展示,用文具盒、橡皮、小纸团等随手可得的工具实现实际演练,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天体的运动及其引发的自然现象内化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又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时,组织学生课余时间结伴调查家乡的环境污染状况,实地考察和了解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并鼓励他们为家乡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献计献策。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实用的地理小技能,如:看云识天气,利用树木年轮或指南针判断地理方位等,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不再局限于学校,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和社会,并在这过程中感受地理的奥妙,并将所学、所悟应用于身边的应用和实践。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将“地理知识源于实际生活”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地理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现象融入到地理之中,从而给学生呈现出更加有趣、更加生动的地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对我们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安辉.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5(12).
  [2]刘兆安.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