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湘华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将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提供给社会,这也就使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但会给学生发展带来影响,还会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而内部质量诊改工作的实施则可以促进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详细探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的影响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58-02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内部质量诊改工作的开展则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明确内部质量诊改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管现状
   通过调查可知,在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中,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观念落后[1]
   结合相关研究可知,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不重视的问题,仅将重点放在招生规模方面,甚至一些院校的质量监控工作只是流于表面,不利于提高人才质量。同时,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只展开日常质量评估工作,评价过于随意,并且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没有采取先进技术与方式,无法将监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一些高职院校主要是把评价结果当作奖惩措施实施的标准,并没有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活动改善中,不利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体系不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加强了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并十分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但缺乏对各种会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影响环节的重视,如职业发展、生源素质等,并且各个环节并没有被统一成整体,科学性与系统性较低,这也就使监控体系无法和子系统发挥出互相制约、影响等作用,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就业率、素质测评与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是分别由学生处和教务处负责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双方在交流、沟通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总而言之,人才培养属于系统性工作,会涉及众多部门,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起专门组织机构来对各部门监控工作进行协调,这也就导致在多样化生源背景下,无法促进差别化人才培养的实现。
   (三)不具备有效跟踪反馈
   在具体工作中,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通过信息收集与分析找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制定解决措施,即使明确了解决方案,但在落实方面还存在阻碍,甚至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仅关注培养结果评价,而缺乏对培养过程评价的重视,不具备常态性评价机制和自我监控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然无法获得与培养质量相关的反馈,不利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调整的实现,并且会给学生发展带来较大不良影响。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的影响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质量诊改的影响
   对高职院校而言,内部质量诊改活动开展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完善。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处在发展道路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阶段,对高职院校而言,怎样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经济方式转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则是可行性较高的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各种体系,如评估体系、保证体系、运行体系以及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等,并共同构成内部质量的保证体系。其中,质量标准体系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更是高职院校展开实际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而评估体系的作用则是对教学运行成效与标准实际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总而言之,在内部质量诊改活动中,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但可以将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能够加强教育部门的监管职能。
   另一方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属于基本任务,更是开展内部质量诊改工作的主要目的。当前,针对实际诊改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将自身管理、监督以及引导等职能充分發挥出来,并通过对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改,对高职院校主体作用进行明确,引导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与保证制度,以此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还应该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合,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促进校企合作的实现,加强对工学结合这一培养模式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2]。
   (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措施
   1.对教学内容进行诊改
   一方面,明确指导思想。首先,应该在课程中将工作实践的关键地位凸显出来。这也就表明,在内部质量诊改工作中,应该树立起有效结合过程和结果、学科逻辑与理论服务工作逻辑与实践等教学观念,加强对典型与实际产品的利用,以此来对人才培养与教学进行引导,并通过工作任务组织职业活动,建立起把项目当作载体、发挥出任务驱动作用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对教学标准进行合理制定。通常情况下,应该在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做好课程结构的优化与课程内容的重构等工作,并将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生产结构积极引入课程结构中,保证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合理性。最后,应该加强对生产性工作环境的利用,对职业情境进行仿真模拟,并在综合考虑学生实际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并尽可能选择具有形象、直观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获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    另一方面,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把岗位需求当作核心,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加大课程开发力度。这也就表明,在质量诊改工作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做好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并结合先进教学理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应该促进资源多样化、内容实用化、课程综合化以及方式现代化的实现,有效整合校企技术资源,将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当作主要教学目标,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中,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并采取讲练结合方式,有效联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其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并采取自学讨论方式,发挥出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作用。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加强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主体性这一新型课程体系中,“理论—实践—再次理论—再次实践”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现场教学、电视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的利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其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将内部质量诊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这一体系中应该包括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员工以及学生等要素,并凭借组织与制度体系来对要素管理行为、运行规则进行规范。需要注意的是,质量保证体系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学校全部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而场地设施与员工等则需要服务学生,这也就表明该体系的运行应該以招生、学生教育管理为基础。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给予教师深造的机会,让其掌握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并做好师德教育工作,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而对教学管理制度,则应该从教学秩序与教学管理两方面入手,定期开展教学例会,并让学院领导、监督室以及教务处等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对一线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及时沟通和教学存在联系的各种事宜。
   4.加大监督力度
   在开展内部质量诊改工作时,高职院校还需要从内容、形式以及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全面督导工作,主要会涉及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内容;在形式方面,应该有效结合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督导,并成立专门督导小组;而在方式方面,则应该采取抽查、互查以及自查等方法。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这也就表明,学校应该结合具体数据与专家意见,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原因,并适当调整质量评价,将整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师生座谈会、督导听课、专题调研、信箱设置以及信息员反馈等,保证教学动态与效果掌握的全面性,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在各个学期末,还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构建新生素质调查、毕业生调查以及社会需求研究等制度;加强对企业评价的引入,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应该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展开评价,主要会涉及人际交流、工作能力、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并对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会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培养情况,了解内部质量诊改的意义,并通过诊改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8):24-29.
   [2]林夕宝,余景波.基于诊改模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19(4):87-92.
   [3]刘志峰,刘晓静.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推进风险及防范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913(9):15-20.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