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节日中的生物学知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娴 范曾丽

  [摘           要]  从美学体现、饮食文化两个方面挖掘节日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可以引导其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走近节日,体会生活处处皆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
  [关    键   词]  节日;生物学知识;美学;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  Q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36-02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更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1]。生物学知识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节日来自生活,但又有其特殊性,它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一个特定的重要日子,是特殊、真实的生活经验,人们在庆祝节日时形成了种类多样的节日风俗,其中很多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让节日走进生物课堂,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体现了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节日美学中的生物学知识
   (一)端午节:挂菖蒲、艾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把绿油油的菖蒲、艾草扎成一束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这是为了美观吗?其实不然。古时,大家认为端午是毒日、恶日,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叶片呈剑型,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艾草是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祈愿主人身体健康。因此,端午节在门楣上挂菖蒲、艾草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祈求安康。这一说法在民间流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2]。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古人挂菖蒲、悬艾草的行为大有智慧。菖蒲有香气,在民间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是一种天然驱虫植物,菖蒲挥发油还具有很好的助眠镇静效果,其味芳香清淡,也是除痰开窍、宁心安神的佳品[3]。艾草植株有浓烈香气,其叶中含有挥发油,提取鉴定后发现挥发性油类的成分有100多种,具有很强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4]。以现代观点来看,端午节因潮湿炎热容易滋生病菌,在门口悬挂菖蒲、艾草可以清洁空气,减少病菌滋生,远离疫疠疾病。
   (二)圣诞节:圣诞树的树形
   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是西方人纪念耶稣诞辰的特殊节日。装饰成宝塔一样的“圣诞树”是庆祝圣诞节的传统之一,为什么“圣诞树”会长成尖尖的宝塔状呢?这并非人力,实为自然,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其实就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由此造成植物的“顶端优势”。“圣诞树”就是保留了自身的顶端优势才长成了宝塔形。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生产实践中有没有去除顶端优势的应用呢?在盆栽花卉的栽培中为了看到“花团锦簇”的美就需要摘掉植株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在棉花的种植中,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获得更多的分枝,提高棉花产量;修剪整齐的茶园也是通过摘除顶芽促进侧枝生长以获得更多的茶叶。
   从节日到生活,再从生活到生产实践,我们探讨的美学已然从植物生长形态的美升華到了生物学本身的美。
   二、节日饮食文化中的生物学知识
   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食材造就的美味更是和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
   (一)春节:腊肉的腌制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它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人民娱乐活动和饮食的狂欢展示。
   在四川、湖南、广东一带,除夕年夜饭吃腊肉的习俗流传已久,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人们制作腊肉的初衷是为了肉制品可以长期贮藏。过去由于没有冷藏保鲜技术,只有通过添加大量食盐降低腊肉含水量从而延长保质期[5]。国内外对腊肉等腌制品的研究发现,在腌制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生成的肽类、游离氨基酸等非挥发性物质对肉制品风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7]。除此之外,脂类物质是腊肉风味形成的前提,也是腊肉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蓄积的溶剂,脂类物质的氧化产物对腊肉风味的形成贡献突出[8]。腊肉滋味鲜美、风味独特,但由于其含盐量较高,不可过量食用。
   (二)端午节:松花蛋上松花的形成
   吃松花蛋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剥开松花蛋可观察到蛋白呈晶莹剔透的凝胶状,蛋白下有松针状的结晶,蛋黄略呈青黑色,这些特点都与松花蛋的制作方法有关。
   松花蛋的制作方法:用纯碱(Na2CO3)、生石灰(主要成分为CaO)、草木灰(主要成分为Na2CO3和K2CO3)、茶叶和食盐等加黄土调和成稀泥状,将鸭蛋包裹起来,密封十天左右。在放置的过程中,包裹松花蛋的生石灰首先遇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又分别与纯碱及草木灰中的Na2CO3和K2CO3反应生成NaOH和KOH,蛋白质在这种碱性环境下变性成凝胶状态。茶叶中的单宁也能促使蛋白质凝胶化,其中的香气物质还可增加松花蛋的风味。凝胶化时,蛋白中的Mg2+离析出来与OH-反应生成Mg(OH)2水化物,并积聚于各层蛋白凝胶的层间隙间形成松花。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逐步分解成多种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出H2、NH3和微量的H2S气体,所以松花蛋闻起来常有一股类似化肥的味道。微量的H2S与蛋黄中的Fe生成黑色的FeS,故松花蛋的蛋黄常略显青黑色。食盐可促使蛋白质收缩离壳,并具有咸味和防腐作用。
   食材经过时间的沉淀、化学反应的碰撞造就出独特的美味,这便是松花蛋中蕴含的丰富生物学知识。
   节日的美学体现、饮食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而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并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无穷无尽的生物教学资源。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注意对这些资源进行观察和积累,然后在生物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将积累的生活资源恰当、合理地融入课堂,以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使生物知识充满生活气息,从而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参考文献:
   [1]孙志鸿.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3(32):120-121.
   [2]茗怡.端午的风俗:沐兰汤饮雄黄酒祛五毒[J].上海企业,2013(6):94-95.
   [3]陈俐,廖卫平.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30(4):75-78.
   [4]科苑.解读端午节饮食文化中的健康密码[J].今日科苑,2014(5):57-64.
   [5]张平,杨勇,曹春廷,等.食盐用量对四川腊肉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降解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4,35(23).
   [6]马力,白琦,谢林,等.松花蛋“松花”晶体结构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1):48-50.
   [7]王发应.探究制作松花蛋的配方[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11):32-33.
   [8]范庆磊.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下),2015(1).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