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秀明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学写作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写作能力可以有效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习作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爱好和习作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也有着极大帮助。但是,从目前语文习作的状况来看,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还存在这许多难点。例如: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机械式模仿,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等问题,本文从习作的重要意义出来,浅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几条相对应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习作;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96-02
引言
习作是语文功底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同时,习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不仅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写作成为了一种人们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从小到请假条,大到公文书,无一不体现着写作的重要性,而作为初始培养学生写作的小学阶段,重视习作教学,语文教学优化,是帮助学生奠定良好基础的写作能力。而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引导和鼓励学生喜欢写作,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一、习作的重要意义
写作是人对于自然事物和自身体会的表达,是一种情感和价值观的凝聚。因此通过写作练习,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其次,在写作教学中,习作的内容是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知识,增长自身的智慧,积累文化知识这一过程。当生活的素材积累足够多,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之后,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想写却又写不出来的情况。然后,写作将词组按照一定的顺序相互组成,写清楚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实际上是一种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安排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习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写作兴趣不够高。
提升习作水平的关键是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敞开心扉,全身心的感受写作带来的乐趣,从而快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升写作的水平。但是小学语文习作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感到厌烦,写出来的作文纯粹就是为了应对老师和家长。写作过程的状态非常低迷,常常容易抓耳挠腮,一副无从下手的样子。这种情况就是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写的作文,作文里应该要包含什么元素,表达怎样的意思,从而导致学生写作动机差,思维被固定在单一模式中,这种情况下,一般很难写出来文章。即使写出来,也缺乏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生动性。
2.教师手法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许多教师都对原本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联系习作。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以自身为主导,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很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写作方式单一,对事物都提不上任何的兴趣。另外,教师对于写作形式和写作标准的统一,让小学生的想象力无法得到施展,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3.文章没有情感。
一篇文章的灵魂是作者情感上的凝结。而一篇作文的灵魂则是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和真实体验。大多数小学习作的文章例,许多文章都无法让人察觉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这种情况是学生学习不够认真,对词句不够掌握程度不够熟练,教师又重视写作技巧,对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没有及时的关注和了解,因此让学生感觉写作困难,陷入不想写作的心态当中,无法融入自身的情感。长时间就会导致学生陷入固定的写作模式,甚至导致学生放弃写作。所以,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情感思维上的培养,只有将思维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才能让文章充满生命活力。
三、改善学生习作的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习作教学应当具备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写作的内容也应该从生活方面入手,将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写作的素材。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找不到习作当中的切入点,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很少观察生活,没有对生活的事物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对自身的变化,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例如:教材《同学情》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找到学生之间的一些特点进行描写,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的素材,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有着更高的热情。
2.在习作中融入情感。
习作的内容就是反应学生心灵情况。对于学生而言,习作不仅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素养,还有与人生感悟、生活经历相结合,只有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中,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要达到这种要求,就需要长时间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加观察生活中的事情,感悟和思考这件事情带来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习作的目标并非是掌握简单的修辞手法,而是要学会选题立意,通过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去体验生活。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确认学生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抛弃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习作在经过教师批改后,学生对评语十分重视。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要尽量委婉,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委婉的指出。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語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单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91.
[2]李先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39+241.
[3]任建忠.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336-337+354.
[4]梁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