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体育场馆作为社会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高校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需求,还需要逐步向社会开放,在实现公益性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资金来源以学校拨款为主,但这些资金若要满足更多外来人员的需求远远不够,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改变运营管理模式,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弥补成本,达到盈利,实现其经济价值。本文从高校体育场馆资金问题出发,分析其资金来源及日常损耗支出,基于财务管理视角,进一步给出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 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247-02
1 高校体育场馆资金使用情况
调查表明,近70%的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以日常营业收入为主的学校占16%左右。场馆的日常支出主要包括人员工资福利、体育教学等相关设备购买及场馆日产损耗及维护等。在校学生日常使用场馆所支出的费用不足以支撑场馆设施的日常维护与运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费及场馆设备的维修添置的资金仍需学校或政府额外补款支持,尚且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运营体系。
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金来源包括:学校拨款、营业收入、大型活动及其相关收入、社会捐赠等。其中,67%左右的高校体育场馆以学校拨款为主,即由政府拨款至学校,再由学校按预算分配给体育教学部或相关管理部门。16.67%的高校以日场营业收入为资金主要来源,类似于天津工业大学,该校体育馆对外承包出去,由物业全权管理,收入来源大多为日场营业中的门票收入与培训机构合作所得收入等。仅有8.33%的高校通过举办大型活动作为主要资金来源来维持日场运营,例如承办运动会、篮球联赛或演唱会等。支出方面,用于场馆日常损耗及维护这项用途高达80.56%,说明资金在场馆日常损耗及维护中花费资金频率较高,可以称之为必需品。其次是人员工资福利及体育教学等相关设备购买,分别为55.56%和50%。
2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主要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大学生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政府对于此类承担国家公益体育事业功能的体育场馆,理应承担其日常运营和维修维护等相关费用。但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事业与国人体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场馆不再只承担高校学生的日场教学任务,各项日常支出所耗费用也显著提高,国家财政所承担的压力也不断增大。近年来,据国家颁布的高翔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高校场馆逐步脱离过去单一局限的功能,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由全额财政支持逐步转向自主经营性场馆,为国家财政减轻负担。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行为是一种经济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投入规模,还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成本约束。经验表明,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此各高校为能够收回前期、中期及运营后产生的各项成本,就应考虑向社会全方位或者有选择地开放,借助经济手段弥补已经产生的巨额成本[1]。
3 基于财务管理视角下的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在管理运营体制方面缺乏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评估体制;第二,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多元化发展方向受限;第三,体育场馆及室外场地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总体利用率和经济转化率较低,成本效益失衡。财务管理过程主要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5个部分,体育场馆管理者也同样需要从这些方面去完善相关制度,使高校体育场馆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1 颁布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办法
由于不同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不同,教学安排及当地物价等各方面均不同,所以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也不可能统一。国家只能作出详细合理安排的标准,很难一一给出标准,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颁布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外开放管理办法,充分利用高校优势。据了解,学校规模越大,盈利状况越好,反之亦然。因为大型院校场馆条件、资金投入水平有较大优势,硬件基础良好,自然盈利最多[2]。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其自身基础设施健全,体育设施种类颇多,较为齐全,位于北五环,周围居民区较多,日常人流量多,知名度高,自然更容易达到盈利状态。另外,场馆资源越稀缺,越能吸引消费者,相比于篮球、羽毛球,人们更乐于花钱去游泳和打网球,因此,这些项目便能成为推动高校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盈利的项目。各高校可在学校日常教学的基礎上,根据本地人民群众需求及周围居民区状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外开放管理办法,做好每学期财务预算与决算,协调好对外收费标准,使高校对外开放过程中不仅能实现社会价值,还能实现盈利,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重视高校体育中的无形资产,充分发掘体育场馆潜在价值
高校体育中的无形资产,具体指的是高校优秀的体育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及高校自身的知名度。首先,学校可以以本校著名教师或教授为招牌,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吸引体育界知名人士来校参与,为本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吸引社会投资、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以北京大学为例,2019年,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第21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东北赛区分区赛于3月16~24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承办,3月16日12点35分于北京体育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拉开序幕。2019年3月18日,北京大学跑步爱好者协会主办、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体育教研部指导的韶音杯北京大学第十三届5+2半程马拉松接力赛正式开始报名,该活动由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冠名,每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运营。北大通过主办体育相关活动,充分利用本校场馆,提升了无形资产价值。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基于财务管理的理念,旨在提高体育场馆的品牌度和影响力,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打造价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运营模式[3]。 3.3 寻求体育场馆多元化发展,向商业化模式再靠近
高校体育场馆在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提供游泳、羽毛球、网球、健身等有偿服务之外,还可以推进多元化、深层次发展。一方面,可以与公司企业单位联合,举办招聘会、培训会、文艺汇演等;另一方面,可以在有偿服务之后,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层次的发展,例如,在场馆周边开设相关健身器具、衣物的售卖,小吃饮品及洗浴等更多的配套服务,从而提高总体服务水平,实现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美国高校体育场馆拥有现代化的高校体育休闲中心,包括的衣帽间、桑拿房、蒸汽房,并提供食品供应、休息室和学习区域。同时,高校会根据所在地民众的体育项目喜好有针对性地建造场馆,并实现了一块场地可承接不同运动项目的功能[4]。伦敦奥运会场馆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赛后利用的问题,其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可通过改造,作为社区体育馆继续进行使用,避免了资源闲置和浪费。这些都为我国日后场馆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效仿的案例,使其能够被充分利用,实现价值最大化。
要向商业模式靠近但不可忽视的是高校体育场馆始终要将其公益性价值放在首位,即首要作用是满足高校师生日场教学及课外活动使用,其次才是最大化实现其商业价值。所以在开拓其商业发展的进程时,要以不影响本校师生正常使用为基础,其开放策略和有偿服务的定价也应适当合理。
3.4 管理理念需不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管理与运营模式的改变,关键在于管理者个人素质的提升与管理理念的转变。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他们要有纵观全局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一方面,要能合理分配与规划资金的使用,除了使用国家分配的财政资金,要会运用多种方式融资去开拓与维护场馆,用开放收入来弥补日常损耗;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独特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利用我国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体育管理人才,同时吸引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参与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来,通过吸纳和培养场馆经营管理人才,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更要让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参与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来,做好会计及审计各方面工作、做好相关会计预算决算及期末自我检查工作,使每一笔资金都用的恰当、用的值得。
4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模式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已经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场馆管理者应尽快适应时代新需求,理解并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实现高校体育场館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 耿晓伟.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经费来源与收入审计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20):37-38.
[2] 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298-301.
[3] 袁少锋.财务管理视角下对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4):203.
[4] 吴昕歌,陈元欣.美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4):48-54,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