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反贫困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政策和方式。反貧困主要是针对一定区域内的整体贫困,旨在减缓由于贫困问题引发的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做好反贫困工作,有利于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总结反贫困经验是新时期反贫困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P村的反贫困经验和成效,是在考察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政府对农业贫困问题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
  [关键词]农村;贫困;反贫困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1 村庄贫困现状
  1.1 农业生产现状
  P村位于半山腰上,周围地势严峻,主要农作物为烤烟和萝卜。烤烟种植成本高,在种植前需和烟叶站签订合同,交保证金,合同外种植的烤烟烟叶站不收,村民前期购买烟苗、地膜、复合肥花费较大。萝卜对水资源要求较大,并且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减少,经济收入不高、不稳,难于增产增收,继续传统的农业种植显得故步自封。
  1.2 农业发展受阻,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农业发展受限,村民为了赚钱开始砍伐森林,开山造地。随着农业收入每况愈下,村民开始砍伐木材售卖。木材的价格很高,砍伐一天木材获得的收入很可观。法律有明确的规定禁止私自砍伐树木售卖,但是由于村民受过的教育有限,法律意识淡薄,村民砍伐树木的行为没有得到制止。砍伐树木导致村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追求发展和破坏环境之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1.3 人力资源不足
  村庄人力资源水平有限,P村总共27户人家,总人口数为129。其中,老年人比率17%,儿童比率13%,青壮年比率68%。村庄贫困人口数约为52人,所占比率为40%,外出务工的人数占比为52%。村庄剩余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缺乏有头脑和有创新思想的村民,村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一时无法找到脱贫的道路。扶贫应重视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是扶贫的关键,一切扶贫措施都要通过人来实施。
  1.4 村民受教育水平低
  村庄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村民比率仅为18%,这18%中很多是初中毕业之后去读技校,P村的大学生数量不超过10人,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上P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会存在一些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社会观念,教育得不到重视。P村没有幼儿园的建设,由一些初中毕业的村民自己设班,村民自愿缴费,让家里的儿童去学习。没有指定教材,缺乏专业性,部分家长只是为了省去带孩子的时间,将孩子送去托管。村庄儿童上学,接受正规教育就必须到20千米以外的乡镇小学或乡镇中学,路途较远,教育条件有限。
  2 村庄反贫困经验
  2.1 形成新的产业扶贫模式
  2.1.1 发展养殖与药材种植
  村庄周围多为山林,地广人稀,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村民可以利用养牛养羊增加收入,养牛羊对劳动力的要求较小,适合村庄现状。种植业主要是中药药材,例如重楼、草乌,云南地区的气候也适合重楼、草乌的栽种。中药药材种植过程比较漫长,但是价格可观,保质期长,有发展前景。乡镇农技站提供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或者咨询,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
  2.1.2 发展核桃连片种植
  近年来,推广核桃连片种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核桃对土地有一定要求,必须为核桃后期成长留够空间。政府每年都会发放免费的核桃苗,村民可以根据需要去镇上林业站领取,免去核桃苗的费用,有靠养牛羊获得的肥料,种植核桃成本较低,在种植之后,只需在适当时候嫁接,完成嫁接之后除了施肥不需要其他技术管理。
  2.1.3 发展魔芋种植,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
  政府近几年开始鼓励P村的农民种植魔芋,并且提供技术支持和种子供应。种植之后,只需简单施肥打理,成长期为1—3年,从地里收获之后可即时销售,也可以加工制成魔芋干片进行售卖,价格可观。村庄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烤烟和萝卜,种植烤烟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萝卜种植对水资源要求较高,收获到制成萝卜干的加工过程繁琐,价格不稳定。魔芋干片价格可以达到每千克50元,不分优劣,直接出售魔芋种的价格为每千克15-18元,村庄各种反贫困经验中,魔芋种植带来的收益最明显。
  2.2 以引导为主的政策扶贫模式
  2.2.1 政府出资修路,从村庄半山腰连接到主干道路
  村庄交通条件差,政府出过资金帮助村庄改善路况,但是资金有限,村民决定一起投资改善路况,拓宽道路。除了拓宽道路,村民还修建村庄到田地的车路,便于运输农产品或者肥料,各种车路干线的修建与拓宽,节省了村民去劳作的时间,之前需要靠人力背运的货物,车路修建完成之后就可以用车辆运输。路况的改善对村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2.2 政府提供资金补贴,村民兴建沼气池、蓄水池
  政府提倡修建沼气池,并且提供费用补贴。修建沼气池可以沤制出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施用沼肥为村民节约购买肥料的费用;沼气属于清洁能源,当燃料不会影响空气质量,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村庄遇上连年干旱,农作物会因为缺水无法正常生长。政府呼吁村民修建蓄水池,各个村委会都有需要完成修建的蓄水池数量指标,每家每户都要根据拥有的田地数量和田地分布情况修建相应的蓄水池。在缺水时期,还可以储蓄生活用水,保证正常生活。
  2.2.3 以林权证作为抵押,可以借小额贷款
  政府提出村民可以用林权证作为抵押,借小额贷作为发展基金,鼓励村民自行创业。村民可以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积累本金,以中间商的身份收购农产品,再统一进行售卖。小额贷款为想创业的村民提供了机会,申请速度较快,并且也充分体现了以低收入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特点。
  3 村庄反贫困的成效与问题
  3.1 产业扶贫成效   3.1.1 农户种植药材,发展养殖,带来可观收入
  村庄种植药材的村民,平均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养殖带来的收入可以达到2-3万每年,村民花費的成本不大,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一:P村小周一家4口人,主要劳动力2口人。小周在县城一所职高上学,家中主要劳动力就是父母,奶奶长年生病,家里生活拮据。烤烟单价一般是每千克32元,仅限于优质烤烟,质量较差的烤烟单价为20-25元,其他层次的烤烟价格在25-30元,亩产300-360千克,小周家一年获得的烤烟收益约为2万元。小周家里位于村庄外缘,可以搭建大型的羊圈,利于养殖,在3年内,由起初的12只羊繁衍成45只。每年靠卖羊获得的收入可达4.7万。母亲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种植草乌,地头收购价格为每公斤20元,每亩可收5000元不等。
  小周家靠发展种植和养殖牲畜,家庭收入由原先2万元不等增长到5.2万元,收入增长明显。村庄种植药材的户数约为11户,更多的村民也在结合自家耕地数量,做种植药材的准备。
  3.1.2 魔芋成为主要经济作物,形成新的农业生产结构
  P村种植魔芋户数为16户,种植面积多的家庭魔芋种植数量为6-8亩,每亩产200-300斤干片,收益约为5万元。村民在收入提高的条件下,逐渐购买农业机器,如微耕机、魔芋机等农耕设备,提高了农耕速度。
  案例二:小丽一家4口人,小丽和妹妹小珍都在上学,家里的劳动力就是父母。家里为了盖房子,欠下一些债务,母亲身体二级残疾。家里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萝卜和烤烟,小丽家烤烟总收入接近1.3万元,萝卜条每千克5-6元左右,亩产600-700千克,总的萝卜收入约为8000元。父亲为了增加农业收入,减轻人力负担,购买了一辆农用车,让家里的经济状况更紧张一些。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小丽家尝试大面积种植魔芋,第一年魔芋的收入达到2.8万元,主要是以干片的形式出售,单价在48-50元每千克。近两年来,魔芋收入都维持在3.8万元以上,家里欠下的债务也在逐渐减少。
  村庄选择种植魔芋的户数大致为17户,依靠种植魔芋带来的平均收入是3万元左右,贫困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
  3.2 政策扶贫成效
  3.2.1 修路效果明显,信息较为之前流通
  村民自己投资组织修建公路,每户在出资200元的基础上必须出一个劳动力,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劳动力,后期出钱补偿,一个劳动力一天50元。公路状况好转,村民售卖农产品不用再被动接受收购商的价格,也能随时去乡镇林业站免费领取一些核桃树苗和新型萝卜种子。对于修路,村民都很赞同,反贫困意识提升。
  3.2.2 蓄水池修建数量达标,发展农业所需水资源得到保障
  村民在政府的补贴下,积极修建蓄水池。目前P村修建的烟水配套、水窖共计151个,户均5个。在自家田地集中的地方,都有水源保障。种植萝卜的农户,水资源问题得到了解决,农业灌溉有了保证。仍然种植小面积烤烟的农户,也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半夜还要去浇灌烟苗,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可以按节令及时栽种烤烟。
  3.3 村庄反贫困存在的问题
  3.3.1 反贫困工作不够全面,力度不足,影响力小
  反贫困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转变过程,村庄现在的改变只能算起步,目前探索出的农业反贫困经验也只是初步的成果。以P村为例,反贫困重点向农业方向倾斜,在教育上没有过多的改进,儿童上学不方便依然是棘手问题,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小,缺乏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
  3.3.2 反贫困项目利用度有待提高
  村民之前建的沼气池,后来因为大面积电网改造,逐渐被淘汰。电网改造之后,村庄电力变强,电价由之前的一度电0.48元降到0.36,并且方便经济,因此沼气池供电的功能已经被取代,此外沼气池沼气不稳定,沼气液加入和清理的过程很复杂,所以基本没有被使用。修建沼气池时,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用度。
  3.3.3 扶贫目标瞄准机制失灵
  政府扶贫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但“扶富不扶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广撒网”式扶贫,就会出现对象选择上的遗漏和错评。扶贫对象错误,会导致扶贫方向发生偏差,现有的扶贫方式是由县到村到户,宽泛的扶贫机制导致选择贫困对象的过程缺少标准性,扶贫资源和资金落实不到位,会被非贫困户占用或行政人员占为己有。
  4 社会工作介入村庄反贫困问题的策略
  4.1 与政府协同促进人民福利提升与经济发展的过程相结合
  社会工作者要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促进所有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将焦点放在村庄资源匮乏的发展困境,针对政府提供的政策,强调有计划的干预。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整体的人群,考察促进所有人的福利,实现村庄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帮助个人自给自足和独立。政府也应实施发展工作,以明确的计划促进村庄发展,保证社会经济增长和对贫困村庄资源的合理分配,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社会氛围,人民提升福利的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也能为村庄反贫困提供保障。
  4.2 尊重贫困者的主体地位,实现“助人自助”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战略,必须体现以人为中心,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向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扶贫开发中可以将村中德高望重、有领导能力的村民吸收到村民小组中,实现村庄自身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村委会、村民小组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同时重视开展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关注村民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体现出赋权,提供经常化、人性化的帮扶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自助”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建立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队伍
  充分发挥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队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可以成为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提升农村扶贫的专业化水平。针对目前社会工作人才匮乏的现状,应积极探索人才培训计划,培育和吸纳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保证政策具体落实到贫困地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应该进行职业培训,实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廖欢.精准扶贫: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及其政策启示[J].开发研究,2016(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