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围红 董志鹏

  摘 要:分析了六盘水产业政策选择对其贫困的影响,指出其早期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不良影响,强调了交通产业在六盘水转型发展中的特殊意义。提出扶贫的关键在于扶贫对象的组织化、市场化和人才化的观点,并以此为思路,对六盘水扶贫工作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扶贫;反贫困;六盘水
  中圖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09
  0 前言
  当前时期,六盘水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个省定扶贫开发县,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4.2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这是2018年贵州六盘水市的真实写照,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刚在中国企业报上面所言:乡村振兴当务之急是消除贫困。扶贫,或者说反贫困,成了当前六盘水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1 产业选择及其对六盘水的影响
  国内外相关研究至今积累了丰硕研究成果,总结起来,基本包括帮助贫困者摆脱贫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教育,就业,政策制度调整。其中,制度因素较为宏观,主要与国家的发展建设方针政策存在较大的关系,好的政策制度能够存进扶贫工作的开展,但一些政策制度也可能对扶贫工作形成不良的影响。前者如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一带一路”建设政策,边境自由贸易政策等,这些国家宏观政策会使得部分地区的发展获得机遇,同时也会对其扶贫工作的开展形成良性的影响。后者主要是指国家政策制定初期没有考虑到其复杂的政策后续影响而出现不良影响,如建国初期的鼓励人口生育政策,对如今的中国依旧有着极大的政策影响,也深刻的影响着当前扶贫对象的基数。
  国家宏观政策制度这一因素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但是不同地区的主导因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六盘水也存在其独特性。反思六盘水发展的基本过程,将会发现,这一城市及其城市所辖腹地范围内的贫困问题,受到几个核心要素的影响,相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制度而言,这些因素多属于中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它们的存在,表现出了六盘水地区的贫困问题形成的独特原因。
  1.1 六盘水早期的煤炭产业选择及其影响
  六盘水地区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的六盘水地区,曾经作为全国贫困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一度深陷贫困的泥沼不能摆脱,这与其产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关系。
  在六盘水以“煤都”之称荣耀天下之时,其富集的煤炭资源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赋予了这座城市基本的动力。遗憾的是,“煤都”的称号在国内很多城市不断转移,六盘水的煤都称号没能一直保持下去,当六盘水的煤炭产业失去其竞争力时,对其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在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视野中,一座城市发展的基本自然资源禀赋受到极大的重视。但是从扶贫致富角度而言,煤炭、石油等产业由于属于国有,且属于无法带动较多劳动力的重工业,虽然能够有力的带动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并不能大范围带动这座城市人民致富。从这一产业中获利的只是一小部分“精英”,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根本不能参与到煤炭这一黑色金子产业中,更难以从中获利。因此,六盘水虽然存在丰富的煤炭,但煤炭产业本身无法发挥出足够的反贫困效果,因为其天然不为反贫困产业。所以,对六盘水而言,其优势资源禀赋在扶贫富民工作上失去了其优势。
  当这一产业长期主导六盘水经济发展的时候,这一优势甚至还转化为了劣势。正如中南民族大学李俊杰等人所提出的六盘水市形成的“碳贫困”现状问题那样,六盘水市多年发展的煤炭产业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如今正在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其所欠下的生态环境账单,如今成为六盘水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的阻碍。因发展煤炭产业而放弃的其他产业,使得六盘水在如今的发展中远远落后与时代的步伐。这些问题,深刻影响着六盘水这座城市的经济转型速度。煤炭产业天然不为反贫困产业,而六盘水长期以单一的煤炭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造就了六盘水贫困问题的长期性,六盘水这座城市的贫困问题因此而积重难返,可见,六盘水最初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命运。
  1.2 六盘水交通产业的发展也深地影响着其整体的反贫困工作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一个地区的经济的腾飞阶段,需要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尤其是能源、交通、通讯等经济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统发展的完善程度奠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格调。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份,六盘水交通运输差距很大。杭州港、太仓港、南通港、上海港等港口城市之间,依托长江水道和发达的公路铁路网络,形成发达的物流系统,穿梭不息的货物在工业园区生产加工后经由港口等设施运送出港,远销各大国内外市场。相比较而言,六盘水这一座内陆城市,崇山峻岭包围之中,交通的发展面对着天然的劣势,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近年来虽然六盘水经济转型中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的增长,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问题依旧困扰着六盘水的长远经济发展。
  对贫困问题而言,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必然是影响该地区贫困的重要因素,而基础设施需要适当的超前发展才能够充分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基础设施的发展必然是影响贫困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相当深刻,在六盘水交通发达程度不足以让六盘水成为“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这一要求的时候,六盘水这城市的发展将会因为物流强度较弱而受到限制,对扶贫形成一定影响。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本身并不仅仅只是影响物流,更影响六盘水目前的产业转型选择。旅游业成为六盘水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产业,相比煤炭产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到市场经济之中,参与市场的分工合作,实现致富发展。但是,旅游业必须以较大的游客数量作为支撑,人流量因而成为影响六盘水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一因素也受到六盘水整体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交通行业作为一个基础行业,是一个与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天然联系的产业,深刻影响着六盘水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六盘水的旅游业的发展,交通行业的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影响着六盘水的贫困问题。   2 扶贫的核心关键——贫困人口的市场化、组织化、人才化
  自身发展能力的缺失其实是当今时代贫困人口难以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教育,就业,政策制度调整等方法其实都是能一定程度的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六盘水而言,不论是当前研究六盘水的各界人士所发现并提出的农村金融支持不足问题,还是针对六盘水地区恶劣的经济发展条件所提出的水资源短缺,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抑或是六盘水早期产业政策的选择就业吸纳能力不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最终都是对六盘水地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限制,最终导致其难以摆脱贫困。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各种针对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方法,必须围绕着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思路进行思考。
  如何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内外包括六盘水都采用和很多方法,对这些扶贫手段进行一定思考,笔者认为,能够比较成功地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方式基本都能够在该方式执行前后使贫困人口发生一定的转化,主要是三个方向的转化。
  2.1 贫困人口组织化
  当代社会是一个组织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加入各种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成为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一部分,能够通过这些组织获得其个人所难以获得的资源,从而能够增加其自身的发展能力。对于六盘水如今依旧没有脱离贫困的18.67万人而言,帮助其寻找并加入适宜的组织,是帮助这批贫困人口获得发展能力的基本动力。
  需要指出,贫困人口的组织化,主要对象是无产业者和产业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的人群。对这一类型的人群而言,组织化,能够使其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也能使其得到组织的庇护,这是摆脱贫困的第一步。
  2.2 贫困人口市场化
  对于贫困人口的发展而言,其融入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程度,或者说其参与市场分工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能力。只有加入了市场分工体系,其劳动力和所生产的产品才能寻找到市场。而如果与市场相对隔绝,难以融入开放的市场体系,贫困人群的生活模式将会持续处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之中。极端情况下,极其封闭的地区,经济生产模式依旧处于传统小农经济形态,绝大部分产品自给自足,少量产品通过到街上购买获得。而够拿到市场上进行贩卖的产品,主要是一些低端且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少而廉价。长期处于这种没有融入市场体系的状态中,贫困人口如何能够发展致富。
  对于六盘水城市的扶贫工作而言,贫困人群其日常生活中所生产出的诸多地区特色产品,在未能融入开放市场的产业链条中时,只能作为局部市场的消费品,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出来,生產和消费都较小,经济效益差,贫困将会持续。因此,对于贫困人口,需要判断其是否属于市场封闭状态,如果判断为是,则需要采取方法使其市场化。六盘水的扶贫政策中,最能体现使贫困人口市场化的例子主要在其农业发展方面:六盘水成功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品,如红心猕猴桃、早春茶等,开始较好的融入开放市场,获得了更多的需求,产量生产因而得到提升。并且随着其特色被市场所认可,人们愿意以不低的价格购买这些产品,作为加入这些产业生产链条环节中的贫困人群,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
  与组织化相比,贫困人口的市场化主要关注的对象是那些具备相应条件的贫困人口,他们拥有相应资源,但缺少正确融入市场,利用这些资源的意识、条件和方法,帮助其市场化能够提升这一部分人口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
  2.3 贫困人口人才化
  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因而美国等国家在反贫困的实践中特别重视兴办教育,以教育方式增强国民的人力资本,从而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教育扶贫也备受重视。可见,教育,是改变国民素质和命运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而教育的本质作用,笔者以为主要在于使贫困人口转变为相应教育内容上的人才。因而,人才化,成了教育的主要目的。贫困人口的人才化,即通过教育等途径帮助贫困人群获得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转变为相应人才。所以,扶贫手段如果能够达到训练和增强居民的就业工作能力的目的,也能发挥使贫困人口转化为人才的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扶贫对象的不同,教育扶贫所采用的扶贫方式也存在差异。学校教育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新生代人群,主要是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和生活补贴。此外,参与工作多年或者受过较少教育的大龄贫困群体,不适用普通的学校教育扶贫方式,对这些人群,需要重视其工作技能的培训。
  3 未来建议
  3.1 坚持发展有助于扶贫工作的产业
  一方面,重视劳动密集产业的选择。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区,山地为主导地形。这是一个导致六盘水贫困问题的自然因素,六盘水为了解决这一劣势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产业调整。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猕猴桃、刺梨、早春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等举措,这些政策在是六盘水的落实,将会逐渐把六盘水的山地劣势转化为优势。六盘水曾经的产业选择加深其贫困问题,加长了其贫困持续的时间,至今其影响依旧没有消除。如今六盘水政府的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发展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一系列的新决策,这些产业都是能够较好的吸纳劳动力的产业,与扶贫工作能够较好的契合。六盘水政府所选择中产业扶贫道路,抓住了六盘水这座城市长久贫困的根源——产业选择失误问题。
  如今,六盘水这座城市政府开始重视选择重视以旅游产业作主导产业,带动了一大批特色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也显然是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产业,其扶贫前景整体而言是较为光明的。并且,考虑到六盘水行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不小的扶贫压力,依旧有将近20万的贫困人口需要摆脱贫困。因此,长期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成为六盘水政府的一个基本的产业发展政策选择。
  另外一方面,交通系统对旅游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六盘水选择以旅游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就决定了交通建设对六盘水未来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目前六盘水地区的交通发展开始进入高铁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六盘水就会一跃而成为交通发达的城市。评价一个城市交通是否发达需要考虑多方面,除了高端交通工具外,其整体运输系统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结构的合理性等都是衡量其交通发达程度的要素。因此,未来的六盘水城市交通系统建设需要多维度发展。   3.2 坚持并创造条件实现贫困人口的三化
  六盘水在扶贫工作开展中,尝试使用了非常大量的扶贫方法,产生出了很多新颖切实用的扶贫理念与工作方法,如“三变改革”、“旅游+”、旅游就业培训等方法。这些扶贫方式六盘水各个地区灵活的加以利用,如钟山区综合了这些方法,形成了“三变+旅游+就业”扶贫模式。这些方式符合反贫困的基本的原理——增强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整体来说效果不错,值得长期坚持。
  此外,以市场化、组织化、人才化为思路,未来的六盘水的扶贫工作中,应立足于这三种造血式的扶贫思路,结合六盘水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三化的基本思路如下:
  (1)组织化思路:通过配套政策积极发展更多的社会、经济组织吸纳贫困成员,使其组织化。这一过程中,能够接纳贫困人口的组织数量是影响六盘水贫困人群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变量。虽然,其主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一定时间内这样的组织数量是固定的。但六盘水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优惠补贴等方式,如对接纳贫困人口长期就业的企业实行税收上的优惠等,刺激这些组织形成。此外,现有组织或许不愿意接纳知识技能水平较低的贫困人口,也需要政策刺激使其转化为愿意接纳这些贫困人群就业的组织,具体方式灵活多变。
  (2)市场化思路:通过发掘更多市场生产链条,帮助贫困人口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融入市场。六盘水这座山地城市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山地城市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依托山林而发展的特色农业和山地特色旅游行业。其政府决策部门目前也对这一方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而当前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六盘水剩余的18.67万贫困人口尽快的融入市场化体系,从而实现市场化。
  (3)人才化思路:当前六盘水扶贫工作中,在选择各种扶贫方式的时候,需要重视这些方法对贫困人群的能力的培养,应结合贫困人口组织化、市场化的要求,侧重于对目前未处于学校教育阶段的贫困对象进行指导与工作锻炼实习,使其能够适应组织的工作要求,能够适应市场链条环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企业组织形成关联,互相能够满足对方的要求,才能增加社会组织对贫困人群的接纳能力。而成为市场一个链条和环节之后,即贫困人口实现市场化之后,更需要充足的市场相关知识和能力作为指导才能经受住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并且保证足够的市场交易道德信用,这些都需要教育。或者说使贫困人口人才化,转化为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各行业的人才。
  4 结语
  贫困的形成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贫困者的发展能力受到限制的状態,因此反贫困的主要方法便是消除这些对贫困者的发展障碍。成功的反贫困手段和方式必然需要按照这一逻辑思路进行。本节内容中提出的贫困对象的组织化、市场化和人才化,其实是把“怎样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其中,市场化主要是针对拥有一定资源作为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需要成功地让这一部分扶贫对象利用其资源,融入整个市场生产经营体系链条。六盘水地区目前比较成功的扶贫模式——“三变”改革扶贫发展模式,就是一种增强农民利用其现有资源、资金的能力并使其融入市场的方式,其内在扶贫逻辑的正确性使得“三变”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而本文所提到的组织化,其实通俗而言就是帮助扶贫对象获取就业的一种扶贫方式,主要针对没有资产的“无产者”,对这一部分人群来说,加入经济组织获得一份工作,是改变贫困的第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化,能够显著提升“无产者”这一个部分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较而言,人才化并没有特殊的针对群体。考虑到市场化和组织化并不一定能够对贫困人口的成长成才起到较大的作用,所以政府在扶贫工作总还应该注重对这些扶贫对新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教育,这才能根本上改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人才化并没有特殊的针对群体,对所有的扶贫对象基本都能够起到作用。
  虽然六盘水这座城市由于其历史上产业发展的原因,造成了其贫困问题持续时间较长,贫困人口较多的问题。但是在其朝着旅游业转型之后,该产业带动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六盘水的扶贫工作业随之出现了较大的改观。而因为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贫困者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所以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其发展能力建设为主旨开展和进行,通过各种组织化、市场化和人才化的途径增加扶助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理论上讲,扶贫工作中,不管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是否意识到,做到了三化要求的决策,基本都是能够保证扶贫对象获得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决策。帮助贫困对象加入组织,加入市场生产体系,成长为具有一定工作技能和市场知识技能的人才,目的就在于此。当这些对象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之后,理论上而言,其今后的发展空间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改变自我贫困状态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六盘水贫困问题的解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是政府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希望本文的一点浅薄之见能够对未来六盘水地区的扶贫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喻梅.脱贫攻坚的“六盘水答卷”[N].六盘水日报,2018-07-14(001).
  [2]范颖华.乡村振兴当务之急是消除贫困[N].中国企业报,2018-03-09(004).
  [3]李俊杰,付寿康,李为利.精准扶贫背景下碳贫困破解路径研究——基于贵州六盘水市的调研[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4):156-162.
  [4]施华.六盘水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交通基础条件研究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2):3-5.
  [5]高汉祥,何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支持不足问题的解决路径——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0,(09):76-81.
  [6]杨敏.浅析六盘水市水资源与贫困的关系[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水利学会,2016:4.
  [7]张涛.激活农村人力资本 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六盘水市钟山区创新“三变+旅游+就业”扶贫模式[J].当代贵州,2016,(13):44-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