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与自助能力提升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期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以及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作为高校内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只是注重对于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忽视了对于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与其自助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貧困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物质资助与心理疏导等方式,不断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自助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疏导 自助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032-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实施收费上学与并轨招生制度以来,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人们收入差距的加大,高校的贫困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比较重视,形成了多种的资助体系,保证贫困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但是,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忽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以及贫困生自助能力的培养,很多贫困生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在当前环境下不仅要在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资助,更要注重对他们开展心理疏导,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助能力,从输血式的资助变为造血式的资助,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与自助能力提升的意义
为了帮助高校贫困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形成了多元的资助体系,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补助等积极的措施,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但是在资助体系中,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物质资助引发的贫困生的隐私、依赖社会以及由于受资助产生的负面心理问题不断涌现。因此,除了物质资助,还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
从社会层面看,重视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与自助能力提升有利于贫困生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学校层面看,建设和谐校园,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贫困生群体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环境中。部分贫困生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做到帮扶一个人,就真正做到物质脱贫和心理脱贫,从整体上促进高校稳定发展。对于贫困生个人来讲,通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激发贫困生的潜在能力,调动贫困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加强贫困生感恩之心的培养,培养其积极进取、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不断完善贫困生工作制度,建立贫困生信息档案。为很好地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做到受资助的学生都是真正的贫困生,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开拓校外助学岗位,让贫困生在校内和校外参加勤工助学,获得一定的报酬,补贴生活费用,同时又得到了锻炼。避免贫困生形成等、要、靠的思想,让贫困生在服务他人及社会的过程中,明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报酬更加的有意义,起到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
2.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拓展育人路径
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贫困生心理互助活动,让贫困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他们知道,社会、学校乃至学生都在为改变他们的贫困现状努力,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会到集体对他们的帮助。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贫困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消除贫困带给他们的消极的心理影响。另外,加强班级、宿舍之间的管理工作,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节俭,避免浪费,避免学生形成攀比的心理,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校园环境。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是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学会如何减压,释放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的适应能力。此外,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针对贫困生普遍存在的自卑、焦虑等心理状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让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问题,消除自卑心理。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物质帮扶工作,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和学习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里,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的参与,融入到集体中去,发挥学校、社团及班级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贫困生自助能力提升的策略
1.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标,开展育人工作
在当前的资助体系中,对于学生家庭致贫的原因关注不足。在贫困大学生的群体中,多数来自农村或者是偏远山区,除部分因为天灾人祸造成的贫困外,多数的家庭是由于成员的能力低导致的家庭收入不高。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同时,要制定一些相关的素质要求目标,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发放要求是学习成绩好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贫困生,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提供了物质帮助,又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单一的经济帮扶变为培养其自我综合能力的提升。另外,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一对一帮扶,全面了解贫困生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计划,整合学校资源,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对贫困生自助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利用典型的事例,对学校内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奋发向上取得成功的真实事例进行宣传,为贫困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通过自我努力去获得成功,增强应对困难的自信心,以健康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培养其自立、自强的品格。此外,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等、要、靠的心理,将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让他们明白,暂时的贫困并不可怕,相反,更应该在困难的环境下通过努力走出困境。
四、结语
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多的,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仅靠物质帮扶,不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在建设和谐社会,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前时代,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积极探索高校育人模式,健全资助体系,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断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助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是高校育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从东.论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23-24.
[2]曾朝辉.新时期地方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疏导[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5):119-121.
[3]张盛秋.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自助能力建设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5(9):39-40.
[4]杨树荣.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42-43.
[5]蒋璞瑾.大学生的精神贫困及其心理疏导[J].青年时代,2016(8):27-28.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