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踏板的分类及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航
【摘要】踏板法作为钢琴演奏中重要基石之一,时刻影响着演奏效果。合理的踏板为钢琴的延长音、音色、亮度广度等都可以增色不少。本文试从认识踏板的不同分类出发,并结合不同时期特点举证踏板法的运用方法,从而让更多人对踏板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钢琴;踏板;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被人称为“钢琴灵魂”的踏板,在实际钢琴演奏中,却是极易被忽略的部分。一方面,由于出版年限等客观因素,乐谱中对于踏板的记录不是很明确,导致谱面混乱。另一方面,不同时期作曲家对踏板的演奏要求也不尽如一。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对技法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更要对作曲家持有一定理解,方能完成踏板的合理运用。本人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演奏经历体会,简单的对踏板的分类及运用做了一些归纳总结。
一、踏板的分类
踏板经历了从最早配备有控制制音器的手栓、膝部杠杆、分裂制音器、延音踏板到弱音踏板,到最后呈现的是如今常见的,一架钢琴上三个踏板的形式。一般分为右踏板、左踏板和中间踏板。
(一)右踏板
称为延音或强音踏板,即总体延长琴弦震动的时间。其工作原理就是制音器作为一种杠杆,当踏板被踩下时,会支开本身贴在琴弦上的一层毛毡,琴弦引起泛音共振,从而延长了琴弦震动的时间。右踏板在技法中主要是延长和连接手指无法保持的音,在音乐性方面,作用是增加色彩,丰富音乐效果。
(二)左踏板
称为弱音踏板。在立式钢琴中,当左踏板被踩下,琴槌往前,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自然减弱。而在三角钢琴中,左踏板被踩下,那么整个键盘会向右整体挪动,琴槌从击三弦变成了击一弦,从而声音减弱,音色相应变得柔和。左踏板在技法中主要是帮助演奏者做到更好的弱音效果,尤其是更柔和的音色。
(三)中间踏板
称为延长音踏板或选择延音踏板。其原理主要是当踩下踏板后,只延续此前弹奏的音,不延续踏板踩着时的其他音,不会造成不必要的一片混响。但在实际生活中,直立钢琴对中间踏板的使用多用于消除大音量,不让屋外人听见,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三角钢琴中,踏板的作用多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走向,例如需要弹奏并延长低音,但左手跨度略大,那么中间踏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中间踏板在立式钢琴中无实际演奏意义,在三角钢琴中可减低弹奏低音难度。
二、各时期踏板的发展及运用
1709年,在佛罗伦萨出现了第一台有强弱的羽管键琴出现了,声音的很多方面都类似于之前的古钢琴和羽管键琴,是现在意义上的第一架钢琴。最早的钢琴只能配备有控制制音器的手栓,直到1815年J·布罗德曼才研制出了机械踏板,到1830年开始广泛应用。踏板的广泛发展及运用贯穿了整个音乐的不同时期,但是涉足风格,也受不同时期及不同音乐家的影响。
(一)巴洛克时期
复调音乐是巴洛克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代表人物是巴赫。由于巴洛克时期,踏板还没有完全意义上被创造,所以踏板的使用极少。但是当今演奏过程中,也会根据乐曲中手指无法连接却需要的连奏和持续音,采用中间踏板和右踏板。段落的重复,也可通过左踏板来改变音色。例如《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集《f小调前奏曲》。
这首曲子需要宁静且丰富的乐思,但是和弦的反复会把旋律线条切断,主题出现缝隙,那么为了达到想要的音乐效果,演奏者可以使用踏板衔接,改变这一音效。总的来说,都是通过踏板的使用,来保持声部间的相对独立和清晰,这是巴赫如歌式演奏的要求,也是巴洛克时期严谨与规整的音乐特点。
(二)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早中期,作曲家们都很有限的使用当时的制音器活动。尤其他们追求的是连续的句法与清晰的奏法。右踏板的使用通常是在慢板乐章中,更多的延长一些短音,使音色不发干,產生共鸣的音乐效果。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后期,贝多芬的出现开始更多的提倡踏板的使用。他想通过踏板的帮助,完成作品中相关音乐和丰富表现力的达成。例如贝多芬“告别”第三乐章的第11-15小节。
如果根据右手的旋律一直踩踏板,线条则会不清晰,但是若根据左手的和弦变化来踩踏板,也就是贝多芬标注的这样,那么音色会变得简洁而连贯,仿佛一个女高音在唱着赞歌,充分塑造了音乐形象。
(三)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时期的踏板越发的大胆和不平常。不仅仅只依据句法和奏法的规整走向,往往被音乐家赋予了奇妙的音乐含义和丰富的个人感情。舒伯特与肖邦的踏板标注,更是根据不同体裁不同情绪,甚至是不同的演奏环境进行改变,即需要演奏者有较敏锐的听力辨识度和感受力。尤其是李斯特发明的切分和连音踏板,更是手腕和手臂从键盘上的解放,一直被现代钢琴演奏所传授。总的来说,对于踏板的运用,还是右踏板的使用居多,作曲家力求通过对踏板充分而丰满的使用,从而突出一个个诗意化的音乐形象。
(四)二十世纪音乐时期
印象主义与现代派的音乐无疑是追求“美”的。其代表人物德彪西和拉威尔的踏板记号往往是让踏板必须和低音和声一样长,通过踏板由低音延续下来的各声部细致巧妙的混合在一起,以显出旋律及和声的氛围。例如德彪西《水中倒影》中第25-26小节。
右手的十三连音需要平稳流畅的演奏,但是同时又需要保持低音的持续,那么此时就要求演奏者用中间踏板保持低音持续音的延续,起到铺垫的作用,从而使整体线条清晰明确,这就是德彪西想突出的音色效果。
三、结语
踏板的发展,是一个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复杂历史过程。现代钢琴的圆润饱满的音色,自然离不开踏板。这不仅仅是发明家的功劳,更是历来音乐家对踏板的揣摩、研究与再创造。踏板的运用更不是固定的,取决于不同的创作、演奏风格,或者更为广泛的音乐背景,甚至是不同的钢琴和不同的演奏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踏板法技巧。因此,唯有从根本上了解音乐背景,认真聆听和感受音乐,积累经验,才能对踏板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使精美的演奏不产生太大的缺陷。
参考文献
[1]班诺威次.钢琴踏板指导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F·泰勒.钢琴艺术[M].北京:艺术科学出版社,1950.
作者简介:徐航(1995—),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导师:杨耀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