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院校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在我国的师范性院校当中仍然存在着训练流程不具备针对性、教师语言训练内容被压缩以及有效训练时间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因而本文将针对师范院校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有效性进行简要分析,力求为我国教师语言模块训练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师范院校  教师  语言模块训练  有效性
  教师语言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需要用到的教学专业术语。而开展教师语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截至目前,我国关于师范院校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研究不计其数,且其研究成果均认为语言训练模式对于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师范院校教师语言模块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师语言课程内容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话训练会一直贯穿教师语言模块训练的始终,其对教师语言训练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也可以认为普通话训练是语言交际训练的基础与前提,一般交际语言训练是教学语言训练的前提与基础。教学语言训练、交际语言训练以及普通话训练,这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而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各师范院校均在进行课程结构改革。而部分高校在改革过程当中过于重视课程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有关教师语言课程的教学。甚至部分高校为了压缩课程容量,直接将教师语言教学归入了普通话训练的范畴,还有的学校只是在取消语言课程后,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有关教师语言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语言训练与交际语言训练这两大内容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性的,而这两大教学内容的取缔很可能会导致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素养下降。新课程改革强调整体性、社会性、实践性以及科学性、生活型这五大特性,而从目前的教学内容来分析,其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而应该在现有语言模块训练的基础之上增加交际语言训练、教育教学语言训练等多项教学内容,进而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有效训练的要求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更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但目前在各高校当中仍不乏有一些采用过去的语言习惯开展教学的教师。前不久,我国各高校都在实行学分制,加之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语言课程的课时被大量压缩,而部分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将所需内容讲授完又大量压缩时间课程,大部分课程都是理论课,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练习与实践的机会。部分学生在考笔试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一旦进行实践操作便会原形毕露。所以,为应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其語言能力。
  (三)训练过程个性化体现不足,难点训练不够
  大学课堂中的学生均来自不同的家庭,乃至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因而其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大多北方地区普通话发音较为标准,但学生的表达能力却词不达意;而南方地区的方言差异较大,且各地方言让人难以了解。因而对于乡音较重且说话让人难以理解的学生,应注重其普通话训练,为其纠正发音问题。而对于普通话较为标准但说话时词不达意的学生,则应该适当减少普通话训练的课时,重视其教育教学语言以及交际语言的训练。但据笔者了解,目前各高校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模式,一百甚至几百人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很难因材施教。但如果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则很难提高学生整体的普通话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在教学之余,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尊重不同地域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情感与价值观,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语言模块训练的积极性。新课课程改革还强调学生和老师处于平等地位,因而双方需要彼此尊重,教师应注重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在课堂之上平等地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应该为其打造不同的教学内容让那个与语言训练模式。
  二、教师语言模块训练模式的设计
  (一)普通话模块的微格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可以为学生发声技能的提高提供高效的方法。最后微格教学还可以将普通话课程分为多个板块,例如说话、声母以及朗读等等。
  1.确立目标
  教学活动最终要的灵魂便是目标,布鲁姆在研究目标分类学理论时曾提到“在上课之前首先要明学该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的课程要求,并根据课程要求查漏补缺,找到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在开展“普通话声母”教学课程时,首先应该明确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要学生了解有关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以及具体的发音部位。掌握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位置,该课程中最大的难题也就解决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自主练习发音方法,不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进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且课堂效率低下。
  2.微格教学
  微格训练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因素训练,其次是单音节训练,再有是床音节训练,最后是综合应用训练。在微格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于各个板块逐步击破,更有效率地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比如说,教师在开展普通话声母教学时,普通话的声母共有22个,为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每个声母的发音方法与发音部位,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教习的分解讲解。在讲解完理论部分之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在完成了普通话声母的发音练习之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单音节训练以及双音节训练,对学生在发音过程当中的发音方法以及发音位置进行纠正。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可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诗词或者是短片,增强其实际运用能力。
  3.表象分析
  不同的学生在普通话发音当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老师无法一对一讲解,因而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普通话发音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根据其特性将其分为几大类,从而找出最适宜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有些地区的学生在说普通话时难以区分平翘舌。老师可以根据这些地区学生的发音特性,为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4.微格训练
  虽然不同的学生在普通话发音以及语言表达方面具备不同的特点,但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其语言表达是具备一定共性的。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出生地或者方言音的发音特点,将学生分组,并为其制定具备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音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互联网等工具查阅资料,自主练习,提高自身的普通话发音水平。
  5.综合提升
  在完成了普通话的基础教学之后,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比如说辩论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练习普通话的平台。在参与这些活动时,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一般交际语言模块的学生主体教学训练模式
  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课堂当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组织多样化的口语练习形式,比如说演讲、表述等等。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而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责知识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
  1.自拟话题
  很多学生在刚刚参与交际语言练习时无话可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亲自为学生做示范,或者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到交际当中。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学生可以在这个模拟的场所当中自由发挥、自拟主体。只要是符合模拟场景的任何话题都可以。题目自拟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其独特的思维能力。
  2.自主准备
  在自主准备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在自拟话题环节设定的主题撰写发言稿。发言稿可以围绕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写,也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但不论写什么都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第一,突出讲话的主题,内容需新颖且具备吸引力;第二发言稿的结构必须是完整的;第三故事不可虚构,需具備真实性;第四不可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语言,应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为主;最后应控制时常。学生在撰写发言稿的过程当中也是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3.表达指导
  在学生撰写完发言稿之后教师应给予其专业的、完整的意见,并协助学生修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感染力以及普通话发音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对于表达能力非常差的学生也可以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
  4.小组演练
  实践环节是在众多环节当中最重要的,学生需要将自己写的书面稿通过口语表达的方式在其他学生面前展现出来,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学生分小组演练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将学生的演练过程记录下来,等演练结束后将视频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演练视频中的内容自主查找问题并予以改正。
  5.互评改正
  同学为自己指出的意见往往是最深刻的,因而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当中抽选一名同学,并让这些同学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准备成果。并且老师对于成果的展示应该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告诉同学应该怎么打分。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该名同学演讲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寻找其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其优势。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整体的表现情况予以评价并给出整改意见。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教师语言训练时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只是起到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由于在师范院校当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因而个性化教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更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与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
  [3]陈晓春.学术性、师范性与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4]张勇军.地方高等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以A省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周芬芬,卫建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
  许迅(1970.2—),男,汉族,籍贯:江苏南通,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学士,副教授,从事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师语言课程设计与训练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