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根据文本特点 抓好语言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紧扣教材,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学好语文,真正让学生运用好这一“基础性工具”。
  关键词:文本;语言;训练
  “如何挖掘一篇文章的语言训练点”,“如何把这个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训练”是我们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必须抓住语言,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语言,掌握运用语言。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语言、写法、结构、文体等方面入手,抓住这些特点,选取其中一、两处作为语言训练点,扎实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下面,我结合不同文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语言训练,从重点字、词入手
  字词是语文基础学科的基石,也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字词教学在语言训练中,对培养学生语感和理解能力方面上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阅读教学中重视字词训练,关注用词精准,有效引导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致、典雅和准确;关注优美的字词及其语言表达技巧,有效引导学生规范语言表达,让学生读写相得益彰。
  二年级下册第10课《葡萄沟》: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句话从数量、颜色方面生动具体地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结得多、品种多。我把这句话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想想,如果要描写秋天的菊花,秋天的果子,那该怎么写呢?
  大部分学生都能模仿课文的句子,懂得从数量、颜色方面来模仿。如:到了秋季,菊花一朵一朵地开放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粉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再如:到了秋季,果园里的果子一个接一个地成熟了,有红的、黄的、紫的、黑的、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写完秋天的菊花和秋天的果子之后,我就提高了要求,出示句式,让学生自由想象,引导学生除了可以从数量、颜色方面来写,还可以从動作、形状等其他方面来写。
  到了 , ,有的 、有的 、有的……, 。
  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到了春季,一只只蝴蝶飞到了公园里,有白的、粉的、红的、黑的、黄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写的:到了课间十分钟,操场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有跑步的、打球的、跳绳的、踢毽子的、跳远的……跑跑跳跳,开心极了。看到有学生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我立刻把他们的句子投影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读完这两个句子后,思路纷纷打开了。马上就有学生这样写道:到了秋天,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有手掌形的、扇子形的、眉毛形的、盖子形的、耳朵形的……五花八门,漂亮极了。像这样优美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来,课堂上教师只要肯留出时间,善于挖掘出语言训练点并多加引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训练,相信,天长日久,学生一定能写出更多优美的句子。
  二、 语言训练,从文本细节入手
  细节描写是文本的灵魂,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生活中的细小事件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事物环境的细节描写,对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抓住文本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指导学生精读,品味、感悟语言文字的精髓。一方面创设情境,从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临死前的严监生》本篇课文细节描写典型。文章主要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根手摇头的细节白描,集中而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性命的守财奴形象。第一次,他“把头摇了两三摇”;第二次不仅是“摇了几摇”,而且是“狠狠”的,手指是“越发指得紧了”,“两眼睁的滴溜圆”;第三次摇头,他的眼睛由圆睁到闭上了,他的手指由“紧”到“只是指着不动”。虽然都是手指和头的动作,但相比较而言,第二次的反应最强烈。
  紧扣典型动作,分三步教学:一是透过动作“看”人物内心,揣摩动作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理解了严监生动作背后的意思,就为认识人物性格和形象做好了铺垫。二是凭借动作词语表达效果。寥寥几个动作描写,为什么就能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这是需要学生弄清的。可将严监生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去审视,进一步体会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三是模仿表达促写法迁移,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适时仿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设计小练笔,采用动作描写赵氏向严监生借二两银子给两位舅爷上京考试时会怎么做。让学生尽情发挥,学以致用。
  三、 语言训练,从文本结构入手
  文本结构就是指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等方面,抓住文本结构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作为一种语言训练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独创性表达的绝佳的形式,诗歌写作,能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语言独创性表达的特点和益处。”教学时,要充分体现诗歌的文本特点,朗朗上口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读出意境,读中创作。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是这样适机引导学生创作的;
  师:秋的声音美妙动听,上周末,与家长找秋天后,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请你模仿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也来做个小诗人。(出示:仿写句式)
  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汇报。一节节精彩的,富有想象力的诗句便应运而生。
  (一) (二)
  听听,听听,
  秋的声音,秋的声音,
  小朋友咬着香甜的果子,花儿低下了那张沧桑的脸,   “咔嚓”“唉,唉,”
  是秋天丰收的歌吟,是对生命消逝的叹息。
  (三) (四)
  听听,听听,
  秋的声音,秋的声音,
  收割机转动身子,蛇甩甩尾巴,
  “隆隆”,“嚓嚓”,
  是与农民伯伯丰收的交谈,是和外界告别的话音。
  四、 语言训练,从文本语言特点入手
  语言的积累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阅读教材里有许多精美文本,品读这些经典的美文佳句就是一种语言积累,而仿学这样的美文佳句更是在积累基础上使学生语言训练进一步内化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見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它们或表示强调,或使内容表达生动形象,使文章有活力等等。教学中,我们从这些修辞手法入手,在品读精彩的句、段后,把“写”挤进课堂,让学生动动笔墨。
  例如,我进行口语训练教学的其中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采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孩子们更容易记忆,拟人化的写法更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更贴近儿童心灵。把这一段话作为本课的语言训练点进行教学。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到几个动作的词做上记号“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孩子们通过读,明白春天是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因为是“找春天”,所以下文便具体写在哪些地方寻找到春天“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在喜鹊杜鹃嘴里、在桃花杏花枝头”,而这几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得特别调皮可爱,正如低年级的孩子们一样活泼可爱。具体可这样做:
  学完本段,让孩子们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能寻找到春天。仿照课文的句式,出示以下练习: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在;她,在。
  孩子们的视野不一定那么开阔,如果能给个具体的地点加以指导,那思维就活跃起来了:“春天可能会藏在山上的哪儿,藏在公园的哪儿,藏在河边的哪儿,藏在菜地的哪儿……”
  针对这段话的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挖掘,孩子们的回答能与大作家相媲美了。如:“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松树的针尖上摇呀摇,在油菜花的香味里飘呀飘;在鱼儿的小水泡哈哈笑,在小草的嫩芽上跳呀跳……”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夯实语言训练。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理解和积累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的基本功,让学生学习语文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长足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马一峰.利用文本,激活语言文字潜在魅力[J].新课程(小学),2019(1):8.
  [3]王平南.立足文体,随文练笔[J].新教师,2015(12):25.
  作者简介:
  罗丽娇,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