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祥会

   摘 要:中学生要想高效学习,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质,所以说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提升学生自主锻炼的有效途径。初中生作业繁多、课业压力大,体育锻炼时间有限,也有一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将课余时间全部荒废。导致这些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当着重向学生灌输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强化他们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最终达到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主锻炼能力;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3-01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46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体育并不是主科,所谓的体育课大多都是跑跑步,跟着教师做几遍示范练习的运动项目,基本处于自由活动散漫应付的状态。尤其是初三学生升学压力过大,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甚至还想利用体育课时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复习,越学越累越累越学,整个人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身体与大脑得不到一丝放松的机会,时间一长整个人的整体机能必然下降,体质越来越弱,精力也难以集中,但只要抽出一点点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就可有效缓解这些负面因素。学生有时候不理解体育课的意义何在,这就需要教师要将体育锻炼的价值、意义、作用灌输给学生。只有明白了体育课存在的内涵,学生才能懂得体育课的核心价值。
   二、体育教学过于死板单调
   中学体育课一直都处于体育达标和中考体育项目的制约和影响,高年级体育教学训练大多是围绕中考项目,进行基本内容的训练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固定化的下达命令、模仿操作、课业检查,一味追求体育考核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兴趣培养,更别说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长此以往处在这种单调、重复、机械训练中的中学生根本提不起体育锻炼的热情,厌烦情绪逐渐产生。
   三、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因素
   因素一,趣味性。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兴趣因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体育锻炼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学生拥有兴趣,从思想上认同体育锻炼的价值,只有心动才会带动身动,只有觉得有趣味才愿意参与,觉得有价值才会去锻炼。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愿意参与某种运动的锻炼,其原因离不开一些特定的影响,比如同学伙伴、父母家人、教师魅力、明星效应甚至是广场大妈等因素。无论哪种因素影响了他们,都会让其有意无意中对那个项目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参与到他喜欢的运动项目锻炼当中。这不需要督促,他们就能自觉锻炼,就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和满足。
   因素二,团队性。自主锻炼的持续性,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简单地说一个人运动,坚持的时间有限,没有归属感也得不到认同感,但若是有一群与你有共同爱好的同伴一起锻炼,效果可想而知。与伙伴一起锻炼不仅能收获友情,还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在共同锻炼中体验喜悦,更高效的锻炼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如,许多学生很喜欢拉着体育教师一同参与锻炼,也有许多女生会有意无意地暗示男生参与到她们的锻炼活动当中,这种锻炼过程就是运动伙伴团队性的需求。
   因素三,时长性。初中学生学业繁多,在学校教师逼着学,回家父母逼着学,节假日早就被各种训练班和家教补课排得满满当当,能够自主锻炼的时间太少。学生若是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锻炼,他们的身体只能处于亚健康状态,
   我们不能将希望放在学生家长身上,因为他们很少主动去安排时间让学生锻炼身体。我们只希望每个体育从业者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節课,确保学生的体质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最主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锻炼的种子生根发芽。
   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基础的七点建议
   建议一,体育教学生动化。满足学生需求,鼓励学生参与自我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建议二,体育教学兴趣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择优选择相应的锻炼项目。
   建议三,体育教学明确化。调整以往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方向,保证学生有时间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
   建议四,体育教学主体化。认清学生主体学习位置,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建议五,体育教学拓展化。课下开展小组兴趣活动或者专项体育活动,提前制定时间、场地、人员、教材。
   建议六,体育教学竞技化。划分学习阶段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在挑战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体验竞技的乐趣,渴望进一步锻炼。
   建议七,体育教学渠道化。摆脱学校封闭教学,提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让体育锻炼流行起来。
   五、结语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其自主锻炼意识的体现。我们只有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内在价值与意义,他们才能带着兴趣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好处。自主锻炼习惯意识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巨政.浅议体育课教学中的情绪引导[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5).
  [2]葛海龙.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2(20).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叶祥会(1967.10—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5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