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移动APP的高职国学课程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扬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和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应用,移动设备在课堂内外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缝的学习空间。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将智能设备应用与教学创新相结合,借助移动APP实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国学课程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高职国学课程基于移动APP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一些实践探索,以期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移动APP;高职;现代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5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2017年2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国教育要研究解决“六大问题”》中明确指出:“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基于移动APP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新型课堂,从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使课程改革真正见到实效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
   一、高职国学课堂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所谓高素质人才是指不仅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对国家、对社会富有责任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愿为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国学教育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精华,铺垫道德基础,涵养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其所含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对塑造高尚人格、培育人的基本素质有极大的作用。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学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就高校教育而言,国学教育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职业教育急功近利现象客观存在,教学侧重技能,以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国学教学因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其次,从教学方法上看,很多学校的国学课程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自觉也是很大的原因。
   2018年,教育部发出5号文件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着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国学课程教学的大力加强和不断完善是落实中央精神的必行之路。
   二、基于移动教学APP的高职现代化教学模式内涵
   国学教育是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当然应该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但同时,引导其形成高尚的人生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知识与智慧,对学生而言,却更为重要且意义深远。随着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应用,移动设备在课堂内外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缝的学习空间,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将智能设备应用与教学创新相结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借助移动APP实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国学课程教学水平,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摸索,试图解决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是新型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新型课堂上,学生可以查询信息,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消除信息孤岛,而教师在教育服务的支持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
   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借助智能手机开启智慧化课堂是改革的关键。
   (一)移动教学概述
   移动教学是指利用移动学习工具所实施的教育,学习者和教师通过移动APP可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
   移动APP是开展移动教学的基础,移动APP指的是通过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环境,提供移动教学信息与教学服务支持的软件系统。目前,高校应用较多的教学APP有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猿课题、小蚂蚁移动APP、万方移动APP等应用程序。教师可以将移动教学APP与课堂外互动教学云服务相连,教师既可以在移动APP上发布教学信息,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移到移动设备中,也可以利用移动APP与学生即时互动,既能有效解决时间、空间的问题,对营造课堂氛围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移动教学特点
   1.操作的便捷性:教师可以在手機上轻松创建、管理班课,把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贯穿至班课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可以随时考勤签到、发送资料、通知等教学资源,展开课堂活动。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学习,满足其“碎片化”阅读的需要。
   2.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再受限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专业发展等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3.工具的集成性:移动APP提供了教学资源创作整合、教学评价、过程管理、合作交流等工具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诸多需要;
   4.获取的便捷性:目前市面上大多移动APP为免费开放,师生只需要下载安装使用即可,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客服提供咨询、售后等服务,解除了大家对软件使用的后顾之忧。    三、基于移动教学APP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移动教学的实施需要依托一款适合高等教育学科教学的移动APP,目前在高校推行的移动APP很多,经过反复试用比较,本校最终选择了蓝墨云班课开展移动教学改革。藍墨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移动终端的及时反馈教学平台,该平台利用网络云服务平台和智能设备来开展课堂教学,实现及时有效的互动和反馈。
   通过使用移动教学APP,可以将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整合起来,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预习、复习、阅读拓展资源,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资源推送、发布测试、在线解答等发现学生问题,从而实现课内有限时间的有效延伸。
   (一)教学过程改革
   基于移动教学APP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并准备课程资源以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特点,对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进行设计,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课前,教师首先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提前一周将预习资料、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在手机上收到蓝墨云班课通知后,在课前任务的指导下,开始观看微课视频,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课前调查等预习任务,教师通过查看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调整。相对于传统教学,移动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习惯,解决了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课外资源的生动性、丰富性也充分体现了国学课程的人文化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移动教学助手开展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抢答、摇一摇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测试,让学生立即作答,系统也能实时统计出已经提交的人数和正确率,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APP发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态度和认知,系统同样可以实时统计出每种选择的比例供全体师生即时查看。移动APP的这些功能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课堂“一言堂”、开展活动困难等实际问题,实现多方互动,活动开展,知识巩固。
   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发送作业,收集作业,和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资料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网络完成老师作业,留言提问。
   总的来说,基于移动教学APP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可以支持老师的大多数信息化教学构想,实现教学的优化。它能完整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全过程,并能适时给出学习行为分析、提醒和评价;能提供头脑风暴、作业、讨论、小组任务、在线抢答、学习测试等丰富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关注;能提供强大的分组学习和交流的支持,为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可能。
   (二)评价体系改革
   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国学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国学课程的教学成效,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对国学学习成效的衡量和考查不能采用理工科的纯量化标准,除了正常的课堂测试、试卷考核等形式外,还应关注国学课程特有的人文性、创新性、独特性,在考核过程中注意全方位、全过程实施立体性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借助移动学习数据关注学生学习行为,通过教师评价、学习者互评等方式激励团队学习,同时将学生通过国学学习在日常行为、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变化和成果列入激励、考核范围,真正体现国学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总结
   基于移动APP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将智能手机应用于课堂,借助移动APP强大的功能,丰富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其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彻底革新了传统课堂,激发了高职人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在日后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将继续与时俱进,改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教学尝试,紧跟时代,提升教学能力,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探究更多的改革机会和可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打造更有效、更高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9):97-104.
   [2]雷菁,胡文鹏.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9):107-112.
   [3]邢伟.手机移动终端下高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职教通讯,2017(3):70-73.
   [4]雷菁,胡文鹏.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9):107-112.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