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提升家校合作育人效能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广东省广州市新滘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学生周六周日(以下简称双休日)监管问题的特征和学校家校合作的特色,立足于培养“多元成长,和谐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开展了“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提升育人效能的实践探索。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组建活动小组;家校双向沟通,通过指导活动实施步骤等途径开展节假日家校合作,以家家互动引导生生互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家庭育人方式,提高教师工作实效,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这种新型协同机制的家校合作实现了生态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家互动;生生互助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150-03
  中图分类号:G636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强化自身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工作,将加强家校合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校在生源、办学物资条件等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基于学校“生态教育”特色办学思想,为培养“多元成长,和谐发展”的人,提出了“生长德育”理念,即要关注每個学生的每日成长,注重学生品格的陶冶、人格的升华。在深入挖掘“生长德育”理念的精神内涵和家社资源的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提升育人效能的实践探索。
  一、“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概念与内容
  (一)生生互助
  英国托平(K.Topping)教授和美国尔利(S.Ehly)博士在198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1]可以看出,同伴互助即生生互助,同伴互助学习的本质,包含了生生平等,生生之间各尽所长,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本研究认为:生生互助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在课堂内外进行的一种以知识为载体、以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学习活动。生生互助学习旨在利用学生群体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性,通过积极主动的帮助、支援和交流来获得知识与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家家互动,生生互助
  “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指的是通过家校互补、协调、整合,以家庭为活动平台,以学生小组为活动主体开展的能够配合学校教育的专项活动,该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主动成长的机会,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判断,唤起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与共同成长。其活动形式和层次依据每个家庭特性需要而定,因生而异。
  二、关于“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研究
  “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家校合作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元成长,和谐发展”的人。立足于这一育人目标,“家家互动、生生互助”家校合作的研究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生态教育的创新。
  (一)学生主体发展的理论性研究
  1.社会互赖理论
  道奇(Deutsch,M.)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合作和竞争的理论。道奇认为,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即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互利互助。约翰逊兄弟(Johnson,D.W.和Johnson,R.T.)将道奇的理论拓展为“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假定: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消极互赖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在没有互赖存在的情境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即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彼此独立作业。这一理论给生生互助的启发是:“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依靠的是相互团结、相互依靠,这为个人提供动力,使所有人互勉、互助、互爱。”[2]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这一理论给合作学习的启发是:学习者个人单独对知识的建构是有限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共同成长和教学相长。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学习者之间合作互助、优势互补、扬长补短,进而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家校合作模式的创新
  1.学校统筹协调,优化活动内容与成员组合
  学生之间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一起做作业、一起相约参加社会活动等自发“生生互助”的现象十分普遍,然而,自发的“生生互动”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且有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同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交往,有的家长则因担心孩子早恋而不支持孩子同异性同学交往过密,这都会导致“生生互动”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学校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统筹协调活动过程,可使“家家互动、生生互助”项目实施常态化与高效化。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访谈等形式对学生情况及家庭信息充分掌握,进而根据学生学习优势、兴趣爱好、人格特质、家庭状况等因素,优化活动小组成员组合,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活动选择,使得项目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2.构建新型协同机制,开创家校合作新视野   以此项目为依托,学校与各活动小组家长创建了微信群,家长在获取活动信息的同时,能就发生在越来越熟悉的小组成员身上的某一教育问题展开针对性讨论,家庭教育指导也越来越高效。家长还可以依据活动过程体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接近事实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学校教育子系统与家庭教育子系统关联得愈加紧密。这种新型家校协同机制的构建,开创了家校合作的新视野。
  三、“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需求
  “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家校合作模式是基于我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校合作的现实状态提出的。学校生态教育致力优化教育外部生态环境,实现教育内涵的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和不断创新,“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是我们敬畏、唤醒、借助、开发家长资源,为学生开辟一条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绿色通道,并使学生在体验社会、融入生活的过程中身心得以健全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学生监管问题的特征
  我校是一所初级公办中学,学生生源主要为原城郊农村当地户籍生以及借读生按照3:7构成。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学历为主,占52%,还有一小部分是小学毕业学历。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压力大,家长为了生计,忙于奔波,缺少时间监管孩子或未能有效监管孩子,加之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普遍缺乏自律意识,玩手机、上网、看电视成了他们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主要休闲方式。这种休闲方式不但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与娱乐,还会导致学生视力及睡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学校与家长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一方面消除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二)家校合作的特色
  我校多年以“生長德育”理念开展家校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家校合作模式创造了三大优势:一是已基本形成了鲜明的家校工作特色,有比较好的家校合作基础,坚信家长们会成为学校工作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二是学校正在实施年级组的小组合作,从学生一日常规的执行与监督、学校各类主题性活动的策划到覆盖学校各层面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的氛围浸润着每一个学生,我们坚信学生也一定会主动参与到家校合作项目中来;三是具备开展家校活动必要的管理经验。
  四、“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实施
  (一)摸查家庭基本情况,组建活动小组
  为保证家校合作项目能正常、持续、高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处结合学校实际制作并下发了44份《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给实验班的全体学生,要求家长据实填好。根据回收的44份调查表,初步了解了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从调查表的“你是否乐意配合学校开展家校教育活动?”这一项统计结果来看,有40人表示乐意配合,令我们尤感欣慰。德育处与班主任依据统计数据并结合学生在校表现等方面,遵从“住址就近”“安全控制”“自愿参与”等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初步分组。
  (二)通过家校双向沟通制订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人格特质,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举办了家长座谈会。会上,德育处把活动的构思、意义、要求、活动实施内容和清单,以及将会面临的问题等同与会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座谈会使家长兴趣高涨,为优化活动方案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具体到家长的活动任务分工、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等等,并共同制订了节假日“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活动清单,为推进“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三)实施“家家互动、生生互助”
  开展“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同伴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合作互助、优势互补、扬长补短,通过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开展活动前三周,学校指派班主任老师加入活动。教师一方面起组织、参与、引导、控制作用,指引学生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与家长进行积极互动,共同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动手能力,做好相关记录,引导家长适时进行积极评价等,帮助家长重新认识孩子,学习并树立先进家庭教育的理念,优化家庭育人方式。三周后,活动交由家长轮流负责,教师不定期参与。从活动观察与家长反馈来看,家长对学校主导开展的“家家互动、生生互助”活动给予极高的评价。如某学生家长的评价:“张老师,早上好!我觉得这次的周末学习小组,真是举办得很不错哟!第一,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作业,气氛很融洽,可以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作业。第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不但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第三,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像我家,就只有一个孩子,平时在学校还好,一到放假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家,真是太孤独了。这样就很难免会想着玩手机啊,电脑的,因为一个人在家,实在是难免的啊。现在好了,咱们现在举办这个周末学习小组,让我家孩子周末不但可以和小伙伴们愉快地做功课,还可以打消他玩手机、玩电脑的念头。这样的活动,肯定会对孩子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的。所以,对这样的活动,我和孩子的爸爸,是举双手赞成的。为学校的活动点赞哟!”开展活动以来,参与的教师、学生也对此活动给予极高的评价,教师认为同伴互助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爱好特长得到拓展;学生认为同伴互助活动有助于拉近伙伴关系,树立信心,提升学习动力等。
  五、“家家互动,生生互助”的效能
  (一)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由于学校和家长形成了一致的育人共识,在家校合作的合力作用下,学校重视对学生双休日作业和体验活动的研究与管理,立足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兴趣习惯的全面发展,紧扣学科素养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有利于唤醒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预防青少年问题,特别是能更好地转化后进生。
  (二)优化了家庭育人方式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形成家庭教育互助团体。各类型的体验活动,在融洽亲子关系的同时,有助于家长重新认识孩子,改变单纯依靠学校完成整体教育任务的认知,学习并树立先进家庭教育的理念,优化家庭育人方式。
  (三)提高了教师工作实效
  有利于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的生存情况和生活环境,让个性化教育更具现实依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家长关系,使得教师工作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减轻教师日常针对个体差异查缺补漏的工作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四)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有利于学校建立常态家校互动机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向社会广大群众宣传学校办学理念,让社会和家长理解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学校在家长和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实现学校创新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合作是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本然诉求,是取得理想教育结果的充分条件。“家家互动,生生互助”使家校合作不断深化,为学生的主动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左璜,黄甫全.国外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外国教育研究,2010(4).
  [2]王存智.合作学习的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程中的实施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李海联(1973—),男,广东雷州人,中学体育高级教师,本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0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