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徒手表现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洪青
摘 要:徒手表现是设计师与客户最直接、最快捷、最人性化的沟通手段,亦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作为后续专业学习的垫脚石与就业必备的敲门砖,提高徒手表现类课程的学习效率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该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此改变与拓展教与学的方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徒手表现类课程;混合式教学
注:本文系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互联网+’徒手表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与研究”(zjzw201603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混合式教学法在徒手表现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1910241)研究成果。
徒手表现是设计师与客户最直接、最快捷、最人性化的沟通手段,亦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徒手表现类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艺术基础核心课程,包括素描与色彩、建筑初步、阴影透视、建筑钢笔画与马克笔表现等系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色彩表现、形象思维、空间转换与手绘综合表现能力。作为后续专业学习的垫脚石与就业必备的敲门砖,提高徒手表现类课程的学习效率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该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此改变与拓展教与学的方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设计专业徒手表现类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学习有难度,学习效果呈现出“空间转换力差、色彩表达力弱、综合手绘技能低”的现状,为后期专业学习埋下隐患。其次,学生对徒手表现的认知不够,过度依赖电脑表现,没有意识到徒手表现强大的动态化、有思维、富生命的设计语言的力量,从而忽略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再次,以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大学城空间操作性能不顺畅,其特点是基于平台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辅助教学,但在教学中的互动性不够灵活。最后,课程内容与衔接存在问题,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容容易重复,教学目标不明确,各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单一而碎片化,课程内容缺乏系统化设计。
二、“互联网+”徒手表现类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研究
(一)徒手表现类课程内容系统化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徒手表现类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设计,强化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连贯性与系统性。对四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整合、优化,弱化或删除各课程内容中的重复、次要章节,补充新知识内容,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将课程内容系统化。如素描与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为明暗素描与水粉色彩表现,针对高职类学生美术基础非常薄弱的特点,调整为设计素描、风景速写与色彩淡彩表现。在网络空间新增设计素描、建筑速写以及色彩基本知识等课程补充内容,实现线上(优化的系统化课程内容)+线下(纸质教材)共同调整与建设。
(二)徒手表现类课程教学模式系统化研究
根据徒手表现类课程的特殊性,课程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传统+信息化)模式。针对徒手表现类各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调整,促进徒手表现类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如素描与色彩与建筑钢笔画与马克笔表现课程理论知识相较易懂,实践学习比重更大,所以采取线上理论知识的模块化教学+线下实践操作针对性学习模式,线上理论为辅,线下操作为主。而阴影透视与建筑初步课程理论知识点多且难,教学过程中应用传统课堂更好,能在课堂面对面进行教学与操作。教学模式灵活变通,促进教学系统化。
三、“互联网+”徒手表现类课程混合式教学
设计与实践
学习不是临阵磨枪,需要持之以恒。徒手表现类课程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贵在坚持与长久练习。因此,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将徒手表现类课程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模块化教学。共分为三大模块:徒手基础模块、徒手提高模块与徒手强化模块。徒手基础模块以素描与色彩课程为主,培养线条造型、空间形体、构图等基础技能;徒手提高模块以阴影透视、建筑钢笔画与马克笔表现课程为主,训练透视规律、空间转换与手绘效果图的能力;徒手强化模块主要与建筑钢笔画实训等实践性课程结合并贯穿在后续的设计专业课中,强化方案手绘表现与快题设计表现能力。三大模块环环相扣、由淺入深、循序渐进,以保证徒手表现类课程学习的系统化。
(一)第一阶段——徒手基础模块
从大一入校就开设徒手基础模块——素描与色彩课程,课程共70课时(理论50%+实践50%),这对于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于是同时设置了美术专题实习课程(30课时)与建筑初步实训课程(30课时),以补充与强化素描与色彩基础训练。为了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表现技能,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以“互联网+”混合式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多渠道进行艺术熏陶,毕竟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针对课程的特点,教师采取线上知识先导+线下亲身示范指导,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进阶式学习。该课程是艺术思维的启蒙,学生可以提前在线上大学城空间学习素描与色彩的理论知识,感受大师们经典作品的艺术冲击。线下课堂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针对难点面对面讨教。空间平台在课前提供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供大家学习,同时拓展美术大师经典作品、艺术前沿信息或优秀作品示范视频等新知识新技术模块。课中与课后就作品进行师生交流互动,课后完成纸质与电子作品提交并进行评价,为巩固知识技能设置课后作业模块。结合美术实习与建筑初步实训——在美术基地对民居建筑与自然景观进行艺术写生,回校后进行艺术创作,加强造型构图的综合能力,初步建立设计思维。同时,开展丰富的二课活动,以作品展的形式展出素描、色彩与摄影作品,既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与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可以多途径地在课前、中、后随时随地灵活学习,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二)第二阶段——徒手提高模块
第二阶段主要开设阴影透视课程与建筑钢笔画与马克笔表现课程,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共78课时,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徒手基础模块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徒手表现能力与色彩情感表达能力,在用线条表现画面黑白灰层次的基础上学习徒手钢笔画与马克笔表现。从素描线条到钢笔速写,从形态到透视,从黑白到彩色,从水彩到彩铅马克笔表达,课程安排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同时,安排校外建筑钢笔画实训,共30课时,通过感受现场建筑魅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累积大量建筑摄影与速写表现,使得徒手效果图表现完成由量到质的跨越。在此阶段,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贯穿其中,老师在校内课程教学上结合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上展现绘图具体步骤,进行学生难点示范指导,网络平台上传绘图过程视频提供学习资源。在校外教学中,将图片、短视频上传智能移动教学平台,与学生远程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能在线上学习系统知识并观看教学短视频,在线下手绘练习时能随时查看绘图步骤图片与演示视频,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途径。
(三)第三阶段——徒手强化模块
第三阶段的徒手强化模块主要是手绘专题实训结合后续专业设计课进行方案手绘表现。此阶段的课程主要有居住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场地设计,以手绘综合表现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实践项目为导向,教学上主要以“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法为主,适当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徒手表现贯穿于设计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专业学习的系统化。要求学生的专业课大作业采用徒手表现与计算机表现两种形式专业课方案设计过程中大量的徒手表现草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转换与思维表达的能力,毕业设计作品亦可采取手绘设计表现。在此阶段,收集大量徒手表现与设计作品用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建筑作品展评选活动,以赛促学,将教师和学生优秀的作品选至工作室长期展出。在徒手表现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上呈现多元化,以线上网络空间平台考核(40%)+线下作品考核(50%)+作品展附加分(10%)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徒手表现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由于徒手表现类课程涉及到的课程科目多、知识面广、实践操作性强、学习难度大,而形式单一的传统课堂已无法适应该课程的教学,很难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也无法适应当下学生的學情现状。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优势,寻求适当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炼.“模块化”手绘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
[2]黎舜.混合式教学法在徒手类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6).
[3]罗枫.混合式学习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高职手绘辅助设计类课程的实践和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2).
[4]何晓伟,陈志宏,张汆,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
作者单位: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3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