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往往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但就当前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展来看,很多人忽视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将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分裂开来,实际上,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不仅能够强健人的体魄,还有助于培养自信、乐观、坚韧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教育其实  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c)-0221-02
  心理健康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就心理学研究领域而言,专家学者们对于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已做过多次研究分析,回顾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发展所存在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负面心境,具有发泄、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等多种用途,还可以有效帮助个体快速恢复心理动态平衡;体育锻炼还能够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参与度的提高,帮助个体获得社会的精神支持;体育锻炼能够培养个体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个体建立主观的幸福感,提升幸福度,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体育能够引导个体朝更加乐观、积极、上进的方向发展,促进个体内心快乐的体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塑造健美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提高个体自我的认知度,促进生理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综合种种可以表明,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季浏先生曾在《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中提到身体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具体的身体活动能够对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结合各项调查报告、各类研究数据,围绕“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这一课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1  作用机制下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
  不同作用机制下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简述为不同用途的具体体育活动,如季先生《运动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一文中提到,人种和种族经验可以影响人的心理过程特征,“在运动领域中,Duda(1985)研究认为,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运动参与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评价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成功与失败。例如,与那伐鹤(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大学男女运动员相比,英裔运动员(特别是男运动员)更可能使用社会比较法评价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且以成功或失败来衡量自己能力的大小。他们将获胜看成是自己已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那伐鹤运动员则根据个人的控制能力和活动过程来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发现,付出努力而不是为显示自己能力是那伐鹤运动员评价目标完成的重要指标”。这段话清楚表明在不同作用机制下,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不同的因素会导致个体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且以不同的心理活动作为指引,投入到不同的体育锻炼当中。又如曾有人做过“身体活动对戒烟的效果”的研究,13名想要戒烟的女吸烟者被随机分到体育活动组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小组中,体育活动组每天进行15min的身体活动,为期一个星期。结果表明,身体活动对于戒烟利弊皆有,参加身体活动有助于削弱吸烟者的吸烟欲望,但吸烟者在休息时心率增加,睡眠障碍增强。当然,不可否认戒烟是一项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一周的研究无法准确突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但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是可以通过不同机制的用途来逐步证明的。
  2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启示教育
  2.1 促进体育课程观念的转变
  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育教育理念日趋完善的当今,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有效促进了体育课程观念的转变,观念是实践的前提,科学的观念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相较以往,现今的体育教育更强调健康与适应,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都更加重视个体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素质,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入。就体育教育的指导者而言,应当及时转变体育锻炼的理念,开展更富有心理教育意义的体育锻炼,针对个体的身体机能、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压力等制定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案,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我、发泄自我,最终突破压力的限制,突破观念的局限性,找到最符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
  体育课程观念的转变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实践提供了思想前提,在新的观念指导下,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都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平衡发展,这既推动了体育教育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
  2.2 设计多元化体育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受到锻炼方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锻炼方式在不同鍛炼环境中所产生的心理效益也截然不同。受运动负荷以及个体身体差异的影响,体育锻炼应当逐渐趋于多元化,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育锻炼之于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方式包括具有针对性的锻炼方式、具有个性化的锻炼类型等,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体育偏好和需求,开展独立个性的体育活动,在有氧运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制定好锻炼时间、锻炼目标,围绕目标进行锻炼,不断强化身体机能,不断丰富个体精神,提高自身的心理幸福感。此外,尤其要重视锻炼环境的选择,因地制宜的锻炼环境能够为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提供不同的心境,户内、户外的体育锻炼环境能够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在锻炼环境的选择基础之上,个体还要选择与自身身体机能相符合的体育强度,适度适时地开展体育活动,避免事倍功半。
  多元的体育锻炼方式为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提供了可选择的泄压方式,换言之,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根据心理承受的压力选择最合适的锻炼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
  2.3 将心理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之中
  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于未来我们如何变革与优化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心理教育虽是独立的教育门类,但其产生的心理效益远比不上正确的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效益,针对这一现象,将心理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之中已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体育教育实践当中,既要重视发挥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又要促进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进一步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发挥跨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体育教育的重点应当以整编教材、创新教学模式为主,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编入体育教材中,以教材的方式指导学生观念上的转变;其次在教学模式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结合心理教育中的实践活动方案创新体育锻炼模式,培养个体不屈的精神、坚韧的意志,促进个体体能素质、心理健康的综合发展;最后重视具体体育锻炼之于心理健康的作用,从多元的角度,以个性的方式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不得不承担的负担,要让体育锻炼成为顺其自然的活动,成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3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是现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是体育教育进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指导我们重视体育锻炼,重视身体机能的强化,引导我们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以获取更为健康积极的心理认知,以促进心理心态的平衡,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自我认同感,更好地对待生活、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 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9(3):3-12.
  [2] 季浏,马德浩.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回顾与前瞻[J].体育学研究,2018,1(5):1-11.
  [3] 董宝林.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17(3):115-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9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