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互动关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中国武术不断走出国门并受到国际认可,同时,国际上的体育项目也给中国武术带来相应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武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武术精神成为教育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对提升高校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途径做出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武术教学  传统文化  高校  传承  途径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202-02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传统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武术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他们学习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各大高校纷纷开展武术教学。
  1  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要明白高校武术教学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明白武术的含义。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技能,是中国人在古代战事中抵御敌人的手段,继而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武术注重肢体动作,在人们习武时能有效锻炼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武术随着中国进程发展至今,是一种古老且传统的运动形式,其中包含着中国的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同时武术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习武能使人达到身心与自然统一的境界,也能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练习武术要发挥相当坚毅的精神,不怕艰难,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播的东西。基于此,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是面向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会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武术的魅力,对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达到继承目的。通过习武,能让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精神,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习武,能强健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此外,武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防身技巧,必要情况下,学生可以用武术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2  高校武术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2.1 有利于弘扬民族凝聚力
  中国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武术,由于地域关系,武术呈现出多种形式,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可见武术中所包含的不同地域中及不同文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由于全国人民不断进行大融合,不同种类的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在此期间,武术被赋予了多种色彩,并成为人们共同抵御外敌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如此,武术让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1]。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能使学生在互相切磋中进行良好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的互动,以达到团结目的,进一步弘扬民族凝聚力。
  2.2 有助于弘扬民族良性竞争精神
  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竞争一直是中华民族提倡的良性竞争关系,这点在武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比如比武时就提倡公平、公开、公正的较量模式,不使用诡计、不趁人之危是武术坚持的底线。同时,武术的产生与竞争有着必然联系,从古代的城池之战,到近现代的保卫国家,在到如今的体育赛事,无一不包含竞争。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通过学生间的切磋,以及一系列校园武术赛事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武术所包含的竞争原则的了解,继而培养他们公平竞争的心理和精神。
  2.3 传播民族创新能力
  中国人民创造武术一方面是为了竞争,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武术根据人体生理原理设计而成,体现了中国人运动特性和科学性。同时,武术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域元素,根据不同的地域创造出不同形式的武术,比如起源于中州(河南)的太极拳、齐鲁(山东)的螳螂拳、闽南(福建)的南拳等,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性。能将地域特色和人体生理特点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武术,可见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种类的武术之外,还能让学生了解到祖先的创造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直以来都是习武之人所秉承的信念,这种信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并且这种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闪亮。如今,身处和平年代,人们练习武术除了强身健体之外,就是通过参加赛事为国争光,为国争光本身就包含着浓烈的爱国精神。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会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到武术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相应的民族精神,并且进一步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和平年代也能发自内心形成爱国信念。从具体方面来看,爱国精神的培养会让学生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相信自己的国家,有助于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气馁、不妥协。
  3  提升高校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途径
  3.1 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展开武术教学,进行武术教学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策略,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很过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教学内容太过单一,比如很多高校都在教学中向学生教授太极拳,除了太极拳之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武术内容。这种单一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继而影响他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对于武术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更是没有兴致深入了解,阻碍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基于此,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将除了太极拳之外的其他武术类型不断引进高校。丰富武术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更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丰富武术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看到不同形式的武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升他们了解武术的自主能动性,落实传统文化传播意义。
  3.2 加强引进专业武术人才,落实武术教学意义
  高校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除了自主学习外,就是通过老师的授课,从当前高校开展武术教学的情况来看,武术师资力量依然是短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武术技巧的传播,以教会学生武术动作为目的,忽视了武术教学背后的意义。同时,武术教师自身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授课当中不注重或者不懂得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阻碍。基于此,高校开展武术教学的前提就是加强武术师资的培养,对于现有武术教师要定期对他们进行武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普及。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引进专业武术人才,武术专业人才经过专门的武术培训,对武术的理论知识了解深入,对武术中的文化知识同样信手拈来[2]。只有武术教师的武术素养得到提升,才能在日常授课中不断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入性教学,完成武术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3.3 注重传统文化的显性传播
  随着时代发展,世界文化开始大融合,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本地文化,如何在这种情势下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成为教育界思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武术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民族创造性、竞争精神之外,还应对武术所包含的道德礼仪进行相关教学。
  4  结语
  中国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防身方式和强身健体运动,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武术所包含的精神,达到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达到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松.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1):159-160.
  [2] 王俊峰.高校武术教学中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关系探究[J].时代教育,2016(3):200.
  [3] 徐飞,孙玉滨,付文礼.普通高校武术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5):84-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