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任务型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多方面的限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行业企业需求还不能实现很好对接。因此,结合高职教育现状与行业企业需求,本文拟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探析任务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 任务型 课程体系 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针对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实现创新发展,需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进行开发,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当前,很多地区的高职院校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情境,未能与真实工作岗位任务对接。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文件,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以及行业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本文拟对高职院校任务型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进行探析。
  1任务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学生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样也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任何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课程作为桥梁才能够实现。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为基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获得从事某一行业或企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要充分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体现专业性、社会性以及专业学科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2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专业课程体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大纲都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高职院校能否体现办学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水平以及最终实施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也应对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有所掌握,以促进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任务型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从2019年开始,“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大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根据这一导向,各高职院校将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职业岗位的相关标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等方面来制定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使人才培养真正适应企业需求,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1深入挖掘市场需求,进行企业一线调研
  高职院校应利用已有校企合作资源、专业负责人、“双师型”教师资源,制定企业调研计划。在明确调研对象、目标后,专业教学团队组织开展一线调研活动,重点关注所在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等方面。教师应参与企业一线工作活动中,关注工作流程的侧重点、需求点。在工作参与和调研活动结束后,专业教学团队应形成实践调研报告。
  2.2充分利用调研成果,组织实践专家访谈
  根据已有调研成果,专业团队需着重关注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核心能力和素养,结合調研中的岗位工作需求、真实工作情境、工作流程,初步架构专业课程体系或拟定专业进程表,做好实践专家访谈前准备。专业教学团队应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座谈,分析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工作性质、任务、职责等,根据行业专家职业发展各阶段的典型性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行业各阶段代表性工作任务。
  2.3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专家座谈会的成果,专业团队应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清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契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在行业专家座谈会中形成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可有效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发中。教学团队通过将代表性工作任务转为学习任务,基于职业成长阶段合理构建任务型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重点开发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课程,突出理论+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后,专业负责人对课程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教师根据分配任务进行课程开发,确定课程内容载体和授课方式。
  2.4多方式开展有效课堂认证,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
  有效课堂认证就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活动,即采用产品质量认证的模式,针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并进行评定与认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任课教师进行问题诊断、政策激励。这一途径主要通过“有效课堂标准制定——骨干教师有效课堂认定——有效课堂标准普及——全员贯彻实施”的程序进行,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都应接受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人员的随机听课,根据听课反馈意见,任课教师应进行问题整改与质量提升。期末,任课教师接受上级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部门、人员、同行教师、所教学生的教学质量考评,考评结果与任课教师个人业绩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挂钩。
  3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都以知识模块体系构建,实际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专业教学团队,应定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活动,根据调研情况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朱敏(1989.5-),女,汉族,湖南省武冈市,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2] 叶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效课堂认证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