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及研究。首先分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设情境教学;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组织课堂活动等教学手段。最后分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方法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适当的渗透德育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观念引导的有效方式。但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习惯性地对学生采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下,虽然为学生讲授了一些德育知识,但忽略了对学生之间的思想教学,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导致德育渗透的效果不理想。其次,语文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时,比较理想化,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认识,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匹配,对教学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大部分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传承中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富有深刻的底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一套完整合理教学计划,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充分将德育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来增强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1]。
首先,语文教师要实施德育与教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教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2]。其次,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助于教师德育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黄河颂》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歌词中的英雄气概,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能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从而语文教师适当的为学生进行爱国的教育,借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祖国。
2.创设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师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教学,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之中,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深刻的感悟[3]。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为学生呈现文章中的情境,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达成了统一,实现了德育与教学的统一。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苏州园林的景象,并以动态的游览形式,带领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风貌,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其次,语文教师让学生对园林中的具体景色的欣赏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丰富学生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渗透德育,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语文教师要丰富德育内容,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和延伸一些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合理的推荐课外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4]。同时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走向。
例如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能夠丰富学生的人生感受和经验,让学生借阅读捕捉童年生活的有趣场景,并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对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提供了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感受鲁迅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从而让学生学会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社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4.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充分遵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去自主探索文章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出思维的碰撞,有效地实现了语文知识的互补,有助于学生自觉发现其中的德育知识,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5]。从而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形成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察词作的意蕴,正确的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来体味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其次,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仔细地揣摩语言来感悟诗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5.组织课堂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让学生能够自己领悟与体会。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想观念。由于德育的渗透主要是培养学生优质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准则[6]。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活动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演讲》。首先,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让学生明确自己是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促使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演讲活动,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可以即兴发表,也可以写一遍演講稿。从而通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还使德育教育起到了具有的价值与作用,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语文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合理的渗透德育相关知识,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从而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彦瑚.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课外语文,2017(4):193-193.
[2]张琰,赵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寻[J].学周刊,2018.
[3]曾庆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2):42-42.
[4]方涛.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7(21).
[5]吴成杰.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分析关键要素探究[J].各界,2018(22):135-135.
[6]李习强;谈淑英;何卫锋;.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C]//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