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研究了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具体要求,指出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从改进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设计两方面介绍了以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改革
  一、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市场人才类型和能力的需要,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都要配套设置,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翻译理论与实践》是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以国外已经成型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相对固定。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的翻译市场和翻译课程学习环境适应性要求,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对该课程提出了新要求。
  翻译专业的课程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是一种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的教学课程,其教学成果也要在不断的观察和锻炼中才能取得。应用型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从事跨文化传播事业、外交事业等领域专业服务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自身要有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技巧,还要具备一定跨文化交流和跨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翻译专业比较重要的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也必须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为国家的外交和文化传播事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翻译人才的要求,真正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优势所在。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和实践环节比重失衡
  传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在课时分配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都偏向于理论部分,这与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是不符的。目前翻译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相对固化,理论学时的比重过大,尽管部分学校已经在逐步提高实践环节的比重,但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学时仍然较少,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翻译实践练习,只能通过作业或课余时间来自主练习。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评价机制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现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采取平时分+期末试卷的形式进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这与应用型本科面向过程的评价思路不符,也没有起到鼓励实践教学的作用,导致教师和学生过于关注理论教学和学习,对能够体现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極性不高。
  2.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翻译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运用新技术来辅助教学的能力。翻译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主要由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组成,基本具备课程知识讲授所学的专业知识素养,但也有部分年轻教师特别是刚毕业进入教学岗位的教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解不到位,造成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缺失;还有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尽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翻译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理解不到位,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意识也有待提高。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策略
  1.因地制宜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以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除了提高实践环节学时和改进过程化考核机制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新模式的引入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很多分支课程的前导课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翻译技能水平。根据课程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首先在课程内容的制定和教材选择就要下功夫,要根据课程大纲为每个课程环节设置有针对性的翻译实践材料、多媒体资料、作业以及评价方法。课堂教学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模式要尽量体现多样性,比如可以是分组讨论互译互评方式,也可以是一对一结对实践练习模式,要利用微课、慕课等翻转课堂技术手段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获得途径也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选择,既要符合课程大纲的需要又要体现时效性,最好的途径就是和企业合作进行实际翻译环境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以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实践教学环节来展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学场地、环境、设备和工具都要符合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接触实际的翻译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形式来布置教学任务,学生的练习材料和作业也要具有可操作性。选择让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来做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和探究知识的兴趣,循序渐进的学习课程知识和完成练习任务。在课程进入实际练习阶段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基地、创业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校内外场地和资源来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计划制定阶段,也要邀请领域专家或有企业背景的专业翻译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工作中来,听取专家和企业对翻译人才的能力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化评价制度,真正打破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知识体系固化和校内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红梅.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改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6(06):74-76.
  [2]王可心.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效性教学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4):147-148.
  作者简介
  杨超颖(1984.09—),女,汉 ,哈尔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翻译,英语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