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理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于一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培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关爱地理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精神情感,这就是地理学科带给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结合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现况,系统阐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实施对策,以便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 初中地理 学科教学 人文地理 资源环境
  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要稳步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教师善于从教学点滴出发,在通盘把握地理学科特征和规律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广大初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步步提高。
  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当前为数不少的初中生均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在家往往过度地受到父母和长辈们的呵护乃至溺爱,一定程度上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协作干事的精神,尤其是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做事情时往往会把自身摆在首位,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这给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蒙上一层阴霾。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的团队思想。具体地说,教师要在教学中构建问题探索、协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养成团队配合的习惯。通俗地说,学生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地理问题,在发现的基础上认识问题的表象,在认清问题表象的基础上调动自身已经接触过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在自主探究中使自己获得知识拓宽、技能养成的本领,同时亦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价值观教育和人文情操,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充分彰显,这就是“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精髓和基本内涵。具体到地理学科,在自然地理部分中,地理学科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科学基本特征便于组织自主探究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围绕某一个将要学到的地理问题加以分组探究,学生们为解释该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必定要广泛地搜集证据,并调动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对地理现象进行阐释,接着利用搜集到的恰当证据,科学正确地解释出相关的地理问题。
  例如,在学习“中国南北方之间的自然差异”时,教师可在学科教学开始时,就提问:为什么南方和北方会有如此大的自然差异?两大区域植被类型有何区别?这些区别是怎么样产生的,原因何在?教师可将学生们以4-6人为一小组,在教学中预留充分的时间来自主探究,大家各抒己见,结合所学知识和刚预习的新知识,整合每位学生的发言,不难得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使地理规律得以总结。可见,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初中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经过,同时亦让其领略到了与同学协作学习的乐趣。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国就向全球呼吁:必须深入研究自然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运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联系,以求充分保障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和宗旨就是通过学生们掌握应知应会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树立其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同时也是21世纪新型公民所必备的地理人文素质。在资源、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源自自身能否拥有较强的地理伦理观念、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鉴于地理教学对学生日后的生活抉择可以产生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教师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
  当前尽管全体学生均能明白维护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任意破坏环境、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依然屡见不鲜。例如,随地乱吐痰、乱扔琐碎纸屑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如若学生仅对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一个宏观认知和整体把握,却无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那么地理学科的人文素质培养也不能算作是成功的。地理学博大精深,有不少个案均包含地理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基本内涵,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密切结合个案,对全体学生展开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理伦理道德教育,使之不但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方能做到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德,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协调处理好人地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开设兴趣小组,举办人口资源生态等专题类讲座以及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全认可正确的资源环境观,进而在生活点滴中运用正确的地理伦理观来发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离不开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元,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等新型教学设备,将理论和具体实践密切关联,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仅凭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使学生难以较快地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各种类型和成因。教师就要运用多媒体,依托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特征,将相对抽象的地理知识以图片乃至纪录片片段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专业影音讲解,学生们不但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还能沟通学生的精神情感,使大家在感悟祖国山河博大精深的同时,加强对爱国主义伟大价值观的信仰,进而升华道德情操。
  结语
  初中地理学科有着诸多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机会,同时也有不少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高度重视让学生在学地理的同时,着力培养人文素质,将这些人文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郭庆华.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3(09):34-36.
  [2]郭锋涛.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10(13):40-41.
  [3]李维宗.谈如何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J].科学教育,2012,18(02):49-50.
  [4]汪红艳,钱源璐.地理课堂中渗透地理人文素养的行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9):2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6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