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碧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方向。“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与唯物史观等素养存在融合共生的关系。以时空观念素养为依托,深入探索如何正确、高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路径;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所以,在诸多素养中,时空观念可以体现出学科的本质属性。怎样结合时空观念来培养学科素养?本人在教学《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引发了以下若干的思考。
   一、利用通史时空,认知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主要包含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即“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力受到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唯物史观的内涵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悄然形成唯物史观,并将唯物史观作为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应当努力达成的目标。
   在教学《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可尝试以通史时空为工具,引导学生结合以上的通史脉络表探究问题:经济大危机为什么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为什么是发生在经济最繁荣的美国?学生被问题唤起了时空意识,把经济大危机这一史实定位于特定的时空下,教师进一步以唯物史观视角为学生逐一剖析问题:由于工业革命后自由放任主义的逐步盛行,促進了美国经济发展与繁荣。但由于生产关系等没有及时进行适时调整,致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大,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化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罗斯福推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创立了垄断模式,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发展特征彰显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师通过上述讲解,有效地按照时空观念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全面分析,使学生由浅入深,深刻理解历史学科的本质,发现历史的发展规律,然后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与基本知识,认识到唯物史观是对历史的科学认识。
   二、运用特定时空,进行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指的是结合史料与历史理解,从客观与理性角度来分析与评价历史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历史解释。当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经过多维史观的思维冲突和碰撞,学生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评判思维与历史解释。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可尝试运用特定时空进行历史解释,以助学生更全面、客观、公正地诠释历史。
   通过以上史料的选取,将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经过思维碰撞,结合各种历史论断,站在不同维度,客观、详细评价历史事件,进而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自身独特的见解和表达。
   三、借助多维时空,培养史料实证
   所谓史料实证,指的是以严谨的态度搜集具有可信度的史料,结合这些史料,学生能够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提升对历史的认知能力,养成严谨、务实、实证的科学素养。然而,教材因受篇幅的限制,往往删繁就简,史实、史识居多,独史料缺位,易导致学生出现对历史事件理解单一的弊端。因此,教学中可尝试借助多维时空,辅助以必要的史料,对同一历史事物从不同视角进行思考、分析,以帮助学生构建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知。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会见美国客人斯大林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 我们做他们的学生。”从1929到1945年,苏联与法、德、意等国正在执行200个左右的技术支援协议。能够看出,在30年代,苏联的大型企业基本都是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在该时期,意大利提供2亿里拉贷款给苏联,接着,挪威、德国等国家也提供了同样的信贷。例如,苏联通过引进美国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设备,从而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水电站;在1932年,苏联的重工业部门雇佣6800个国外专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经济危机给国民政府的财政与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度的困难。国民政府绞尽脑汁,采取各种措施希望能够缓解国民政府所处的经济困境,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极大缓解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困境,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个阶段也被称作“黄金十年”。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借助以上可靠史料,立足于多维时空,引导学生分析:美、苏、中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时,尽管国家发展水平及发展环境各有不同,但是结合国内发展形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前提,制订了妥善解决现有问题的正确决策;在该时期,苏联也完成了首个五年计划,为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美国,罗斯福参考苏联的经济结构,开始推行新经济发展政策。经过史料的解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英、法、中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与影响,从更广阔的视野了解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构建起“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世界经济模式调整与经济发展”框架。
   这样,通过多维时空的视域融合,延伸教学视角,适时培养实证精神,不仅锻炼学生科学运用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开拓他们学习思维的深度、厚度与高度,最终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依托意义时空,构建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期间逐渐养成的必备品格、核心能力以及价值信念,且具备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实际来讲,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使历史视野更加开阔,养成历史思维,正确看待历史大势及发展规律,对于价值、人生以及世界有着正确的观念,在历史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展现历史学科对学生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2]而意义时空是“时空观念”在属性上划分的除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外,属最高层次,即依靠可靠的史料构建起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3]    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内容,体现出历史教学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笔者认为家国情怀的培养宜置于意义时空下让学生“深入历史现场,深刻理解”,构建起对史实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富有人文关怀的“家国情怀”,以彰显出历史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
   在教学《罗斯福新政》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创设历史情境,探究歷史价值,实施人性化教学,站在新政角度,为当前发展提供相应指导:
   情境一:感悟伟人:品格与成长并进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美国第32任总统。他是美国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即便身残也不放弃梦想的总统;被《时代》杂志三度评选为年度人物;是美国第一位通过“炉边谈话”为大众解释政策的总统;受到美国及全球大众的欢迎,在美国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华盛顿与林肯;在全球抵抗法西斯的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在联合国的建立及世界和平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情境二:感悟危机:萧条与繁荣共生
   在反危机过程中,美国全面干预,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发展模式。站在这个角度分析,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让美国快速恢复经济秩序,经济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二战后,全球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采用该发展模式,且科技飞速发展,以及在冷战期间全球恢复稳定秩序,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情境三:感悟伟业:改革与发展同行
   对我国当前社会改革而言,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一要强化政府对经济市场的调控与干预;二要大力发展农业,维护农民利益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三要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要加强对环境和资源保护,创造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上的情境创设,一方面从罗斯福的为人处世中得到一定启示,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危机;另一方面从危机中理解危机与繁荣是双生子,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沉着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危机。最后从政府的反危机政策中领悟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运作体制的高效、政策推行的公信力等因素乃是新政取得成效的关键。情境创设使历史时空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解释相结合,构建起意义时空,以助学生养成重德行修养、重民族自强、胸怀古今中外、开放国际的精神意识。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养成基于实证态度与时空素养、以解释与理解为基础的素养与理念,符合科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公民责任与实证精神。
   养成内化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非短时间就能够完成,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坚定信念和目标。通过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历史学具有的重要价值,以及历史学如何帮助我们成长,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发挥应有价值。[4]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2]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3]席长华,谭弟平.时空观念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理路[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3):39.
   [4]朱孔庭.基于视阈融合的学术型教学与史学核心素养的养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6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