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无土栽培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佩玲 任毛飞 张燕 李蒙 王志勇 刘松虎

  摘 要:该文结合新农科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相关教学改革,结合信阳农林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无土栽培学》课程改革措施。主要如下:整合专业课程,提供教学效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成立专业社团,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关键词:无土栽培学;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2-0131-03
  《无土栽培学》是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农学专业的专业课,以植物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为基础,融合环境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学科,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无土栽培学》是一门讲授植物无土栽培的理论知识、作物无土栽培方式、栽培关键技术、设施组成结构等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具有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与生产实践联系极其紧密。郭佳[1]对《无土栽培学》的全英文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刘玉凤等[2]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探索;石磊等[3]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多元化课堂考核”探索;李胜利等[4]在授课时引入“目标教学法”,相关农业院校对《无土栽培学》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探索[5-9]。本文结合新农科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借鉴兄弟院校相关教学改革,并依据信阳农林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无土栽培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 整合专业课程,提供教学效率
  《无土栽培学》课程包含无土栽培的理论基础、无土栽培设施设备的类型及应用、营养液配置原理、固体基质分类与利用、主要无土栽培方式管理技术、无土育苗技术等部分,内容丰富,涉及面廣。相关农业院校制定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开设《无土栽培学》的同时,也会开设《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设施学》、《设施园艺学》、《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组织培养》等主干课或必修课。在这些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或相似的,比如:《无土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教学内容中园艺设施设备类型及应用与《园艺设施学》课程内容重复;《无土栽培学》教学内容中无土育苗技术与《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课程内容重复;《无土栽培学》教学内容中营养液配置与《组织培养》课程内容重复;《无土栽培学》同时也是《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设施园艺学》等课程中重要一章节。
  为保证本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系统系,各个教材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量的重复或相似的内容。在开设相关专业课时,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如果不能充分调研互动协商,就无法避开教材重复内容,导致授课重点重叠,对教学和培养学生造成很大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园艺教研室主任召集专业课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进行充分研讨,确定各个课程讲授的重点,避免授课重点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无土栽培学》课程学时较短,应用型本科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理论学时一般不会超过总学时的67%,要充分避开其他课程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布置适当的作业以督促学生完成课程中的所有内容。以郭世荣《无土栽培学》教材为例(下同),在讲授“无土栽培的设施与设备”的章节中,“设施的主要类型与性能”部分内容是《园艺设施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较快的速度通过或者直接跳过以学生自学为主完成布置的作业即可。这部分讲授的重点应该放在“营养液管理相关设备”和“其他相关设施设备”上,让同学们充分掌握无土栽培相关设备知识,以利于整个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
  2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考核体系
  《无土栽培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专业课程,原授课内容设计为3学分,共计54学时(其中开设试验12个,共计24学时),教学改革之后,授课内容设计为2学分,共计32学时(其中开设试验7个,共计14学时)。理论教学以“无土栽培的理论基础”、“营养液”、“水培和雾培设施与管理技术”、“固体基质设施构成与管理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为主,其他部分内容以自学为主,教授为辅。实验教学部分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上,对无土栽培中设计的试验进行系统的编排,构成一个大型综合性的试验,既掌握无土栽培的核心内容,又可掌握某种作物的生长调控。
  《无土栽培学》课程原考核方式总成绩为:课程考试(70%)、平时成绩(15%)、试验成绩(15%),考试成绩比例很大,《无土栽培学》作为工具性的科目,考核方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改革之后,《无土栽培学》课程考核方式总成绩为:考试(40%)、平时成绩(20%)、试验(或实习)成绩(30%)、互评成绩(10%)。考核方式的变化,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动手力、团队协作能力。考核方式将会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 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无土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将单一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调整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原来课程中“不同剂量植物营养液配方配制技术”、“无土栽培工作营养液的配制技术”、“无土栽培营养液母液的配制技术”、“不同剂量植物营养液配方EC值、pH值的测定”、“蔬菜(叶菜)无土育苗技术”、“简易水培设施的制作与管理”等简单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整合成“简易水培设施叶菜栽培技术”综合性设计性的大实验。任课教师介绍水培设施结构、关键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必要的材料等,让同学们分组自行设计水培设施、需要的各种材料购置等进行系统化的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训练了营养液配置、营养液管理、蔬菜无土育苗、常见仪器(EC计、pH计、溶氧仪、时控器等)的使用、水培设施制作与管理等必须的实验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创新创造能力。学习和实验分组进行,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学生互评的成绩,促进了学生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合本科生论文,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进入以无土栽培试验作毕业课题的实验中,针对性训练学生试验水准,补充课程实验中不足,使学生基础实验的能力得到了巩固,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获得更多实际操作知识。结合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以《蔬菜栽培学》为例,在实践中,以“生态有机型无土栽培”代替传统土壤栽培作为《蔬菜栽培学》的实验,既完成了《蔬菜栽培学》的实践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进一步巩固《无土栽培学》的内容,强化基质栽培关键技术。结合产学研,在校企合作良好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协调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定岗实习,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学识的企业技术人才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使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提升,对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帮助,又可服务社会经济。
  4 引导学生成立专业社团,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10]。专业社团的建立极大丰富了学生社团的内涵,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的传授。由专业老师的指导成立了无土栽培社团、果蔬社团、花卉社团等园艺相关的学生专业社团,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专业教师(即社团导师)定期对专业社团进行指导,举办学习兴趣班,保证了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对专业社团的组织建设、思想教育、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创业竞赛进行指导和培训[10]。
  组织社团活动,定期举行学习兴趣班,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比如,“固体基质栽培兴趣班”涉及到《无土栽培学》“固体基质栽培技术”部分内容,教师以某一种蔬菜种植为例,对固体基质栽培关键技术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以其他蔬菜(或花卉果树),收集相关种植技术参数,做成PPT进行汇报,教师现场指导,教师和社团成员分别打分,成绩加权之后选出优秀作品“明日之星”。
  5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无土栽培学》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不同于传统栽培相关课程,有很多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图片和动画能够更好地阐述教学内容。近年来,“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方式迅速兴起,丰富了整个网络学习资源。对《无土栽培学》课程中重难点可以做出“微课”,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超星学习通,便于随时调出课程电子资源;任课教师建立课程微信群,及时了解学生学生状态,安排课程学习、实践等。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无土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实践能力强的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一定实际生产的经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青年教师入职即安排学科导师,提高教学技能。青年教师要充分把握《无土栽培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试验大纲,对教学目的、授课计划要有充分认知。青年教师一般学历学识较高,但实践能力不足,可以去相关无土栽培公司或基地进行定岗锻炼,这是其迅速掌握无土栽培实践技能的有效方式。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培训会议,开拓视野,随时更新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以期培养符合新形势下园艺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佳.《无土栽培学》全英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7):106-107.
  [2]刘玉凤,刘义玲,余朝阁,等.“无土栽培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与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6(02):74-76.
  [3]石磊,姜存仓,郭再华,等.“多元化课堂考核”在《无土栽培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05):190-192.
  [4]李胜利,孙治强.目标教学法在“无土栽培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06):62-64,73.
  [5]吕桂云,吴晓蕾,高洪波.“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04):55-58.
  [6]靳亚忠,何淑萍,廉华,等.无土栽培学实验课程中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09):219-221.
  [7]李树和,张春良,董瑞峰,等.无土栽培学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03):55-57.
  [8]章铁军,高洪波,吴晓蕾,等.网络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无土栽培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01):85-87,91.
  [9]甄爱,李征,胡晓辉.基于MOOC的“無土栽培学”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93-96.
  [10]任毛飞,王志勇,张燕,等.《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5):173-175.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