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听障生绘画作品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社会听障学生依然是个不为大众了解的弱势群体,而他们绘画作品恰恰是其内心世界及生活实况写照。本文点出对听障生绘画作品的认识存在的误区,从“评”画、“读”画、“借”画展开了自己的观点,目的是通过绘画作品捕捉学生的心灵,引导其全面发展走向美好未来。
  关键词:低年级  听障生  绘画作品  方法
  一、听障生特点
  听障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身体与心理都异于常人,难以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活动,但是他们视觉敏锐,对图画、色彩感悟好,模仿能力强,美术在某种程度上能逾越语言的障碍,是他们进行交流,表达认识,抒发感情的渠道,其绘画作品能充分展示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历程。低年级听障学生年龄一般在7-15岁左右,心理年龄比不上实际年龄,接受新事物比正常年龄缓慢,处在发展阶段,好奇心很强,具有纯真的天性,常常会幻想,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所想的事情表现在画上,所画的画在我们成人看来是毫无顺序、思维颠倒、奇形怪状,显示出“拙朴”的美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和普通小学生一样,要从儿童画入手,充分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能力,作为美术老师,更要正确地认识画、评价画,欣赏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潜能。
  二、当下对听障生绘画作品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以临摹范例的相似程度来作为评价学生作品的好坏。
  误区二:未能充分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扼杀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誤区三:老师在课堂上主宰学生思维,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自由发挥创作灵感,从而失去对美术绘画的兴趣。
  三、正确认识绘画作品的方法
  (一)“评”画
  毕加索说:“绘画创作不是去模仿别人,更不是模仿自己。”听障生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其真实且独特的自我,是内心最真实、最自然地流露。从学生绘画作品中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正确地去评价学生的作品,应该从美的规律去认识它,不能说只有“真”、只有“像”是最好的。应该提倡对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教育,让学生自由创作,尊重原创性,保留他们自己的形象,并健康向上地去发展。
  1.遵循规律,实事求是
  例如一个听障班级有12位学生,可是学生年龄往往相差七八岁以上,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特点,作品呈现也五花八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面也逐渐扩散,审视学生的作品应有对应的方法,教师如果评价不当,可能会打击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学习兴趣,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如一年级的学生作品和四年级的学生的作品相比较,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接触的事物少,绘画作品没有规律,奇形怪状,稚嫩、纯真,但想象力丰富。相比之下四年级的学生作品经过几年的教授及对事物不断的认知,绘画技能明显强很多,呈现出的作品大部分是想象和真实事物形态描画的结合。由此可见,教师在评画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正确地评价审视每个绘画作品。
  2.善待作品,客观评价
  听障班级的学生年龄、残疾程度、教育程度、个性相差悬殊,其绘画水平更不是一条线,有的聪明灵活想象丰富,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作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知识结构的高低,善待他们的绘画作品,本着客观不笼统的原则去赏识他们每幅绘画,争取给所有的听障生都戴上光环、被发掘出亮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促进整体提高。
  3.切勿肤浅评价学生作品
  绘画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风格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能说只有“真”、只有“像”是最好的。听障儿童虽听觉丧失,但是他们视觉敏锐,对图画、色彩感悟好,模仿能力强,喜欢模仿书本上的图画,模仿的绘画作品惟妙惟肖,生动美观,相比原创作品华丽很多。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懂什么叫固有色。其实色彩本来是不存在的,全是光的作用,色彩随着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学生的作品颜色基本上是发自于内心,颜色全由自己喜好,风格迥异,这就需要美术老师一定要学会欣赏每位学生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绝不能从美术“像”上来评价,要尊重原创,培养他们创作想象的能力。
  (三)“借”画
  1.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艺术教育家认为,艺术的表达具有非语言沟通的特质,儿童可借助艺术创造的过程,来调和自己情绪的冲突,将原本模糊的概念加以具象化,促进儿童自我了解和成长。很多听障学生家庭环境都不是很好,父母没有文化,有些单亲,有些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些父母本身残疾,生活都很困难,但是孩子们自尊心强,都不会随意向别人表露。但学生往往很喜欢通过绘画作品描画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内心世界。作为美术老师,要多聆听学生的心语,了解其内心想法,不仅为了我们的日常教学需要,并且还要引导其形成阳光乐观的生活心态。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为特校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听障生身体最重要的感官——眼的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的点评、欣赏、展览,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学习,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绘画创作,因势利导地激励其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听障学生美术天赋。
  参考文献
  [1]陆雅青.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点可能[J].现代,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