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社会转型时代下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人才,其质量高低对于在社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好大學生管理工作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推动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加强大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社会转型  高校  大学生管理模式
  高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发展,为社会提供服务。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中的关键内容,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在高校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加强对于社会转型期对学生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的探究有利于发现现如今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实现高等教育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与学生个性发展不相适
  传统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滞后、模式僵化的情况极为明显,官本位占据主导,管理学生也仅是要求其绝对服从、整齐划一,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被动接受命令。这种模式无法与学生的思想发展同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学生对于学校的排斥和对立[2]。不仅如此,我国高校管理一直秉承社会为本,对于学生的而管理也仅仅是因为学校运行工作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为学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任务未实现。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被忽略
  社会压力的增大、家庭关爱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心理状况的原因均可导致大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进而出现道德标准失衡。心理原因导致的高校恶性事件愈发频繁,高校也进行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成立了相关政治教育部门,但是部分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重视度不高,且专业性无法满足要求,再加上一些学生因面子或者隐私问题出现较多顾虑,不情愿接受院校心理救助,致使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不健全
  1.学生管理人员规模不大
  高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学生数量相比,高校内部专业学生管理人员却极为紧缺,数量远低于国家要求的配备标准,自然也就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
  2.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
  我国高校中并不存在进行学生管理人员培养的专业,致使任学生管理职位的人员专业性不强,且实践经验也较少,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教育,遇到管理问题可无法给予科学合理解决,直接限制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用。
  3.学生管理人员缺乏稳定性
  大多高校将知识教学和科学研究作为发展重点,为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则不够重视,甚至有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发展前景,且浪费时间、毫无作用,这就导致了人员工作马虎、队伍不稳。
  二、社会转型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理念的更新
  1.树立服务意识
  传统管理模式下,高校仅会扮演管理者对于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学生排斥情绪较浓。对此,高校应转变管理理念,将思想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树立服务意识,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学生最迫切的难题。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依法治校”是原则,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自身享受的权利以及必须履行的医务。另外,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与学生相关的决定一定要保证程序正当、依据明确、证据充足、处分恰当,尊重学生对于处理的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诉权。
  (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和学校内部多个部门息息相关,必须做到各部门互相沟通、加强协作,步伐一致处理学生管理难题[3]。在进行具体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建设公升管理工作机构,实现内部组织的协调,将学生管理职责细化,权责到岗,责任到人;2.重视基层作用,适当放权,只有将权限适当下放至基层才可能实现学生管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尽快解决,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3.建立年级辅导员制,提高其与学分制的相适性,强化学院一级的管理,增强管理与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4]。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质量对于高校的创办和发展极为关键,对于高校来说,优质人才并不仅意味着教学人才以及科研人才,还包括优质的学生管理人才。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若想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质高效,推动院校的健康发展,就必要将学生管理人才的培养纳入发展重点,推动人员向专业化方向发展[5]。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实现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通过专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才的培养。
  结语
  “以学生为本”是新社会环境下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必须秉承的理念,只有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院校工作重点,实现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紧随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才有可能将学生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推进,推动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3):12-14.
  [2]陈洁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茶事创客训练营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4):29-30.
  [3]周艳华,陆煜颖,罗永全.高校“产学研用”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模式探索——以工商管理学院助残帮扶项目为例[J].知识经济,2019(07):173-174.
  [4]王颖,李飒.基于工作室模式管理提升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天津工业大学动画系工作室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35-36.
  [5]陈力,曹剑敏,金银哲,孙红刚,刘鹏.二级学院管理下大学生事务中心的运行模式的优化与探索——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28):233-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