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了有效的优化与调整,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断增加,进而直接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并且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与带动下,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朝着培养实践型与应用型人才方面转变,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化的实用型人才。而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主要探究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就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起到帮助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34-0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显著,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办学数量急剧增加,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就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无法更好地投入社会建设中,因此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问题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盲从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没有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缺乏搜集并且判断就业信息的能力,对自身的就业方向以及自身的特长缺乏明确、合理的认知。在面临就业的选择时,往往手忙脚乱,缺乏主见,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对高职学生而言,在选择就业时不仅需要考虑到自身的职业水平及能力,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然而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抉择上存在明显的盲从心理,盲目地投递简历、参加招聘会、参加面试等,他们对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明确的认知,甚至是找到工作之后,才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这份工作,这不仅导致他们无法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也会导致他们大量的宝贵时间被浪费,对自身长远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自卑心理
当前高职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就是自卑。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都是因为中考成绩不太理想而选择进入高职院校,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待提升。高职学生在毕业正式走向社会之后,将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例如社会企业的偏见、父母的苛责以及自身优越感的丧失等,这些压力长期存在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在就业时就表现为不敢充分展示自身的长处、缺乏积极进取的勇气,总是感觉要比高等院校的学生低人一等,这种自卑的就业心理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受到打击,就业率也会下降。
(三)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是一种与自卑心理相对的心理层面的状态。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比较努力,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这一优势的影响下,他们对工作岗位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愿意到企业一线岗位参与工作锻炼,可以说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在自负心理的影响下,这类高职学生就业比较困难,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就业之后觉得工作强度较大,薪资待遇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无法踏踏实实地参与到工作中,就业时间短,不断面临再次找工作的压力。
(四)恐惧心理
恐惧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由于缺乏准备、无法及时应对某些困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求职经验,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进而对就业产生恐惧心理。
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随着当前社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需求程度的日益提升,直接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不断地进行扩招,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总人数已经到达了500万之巨,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极端。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相较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他们具备了专业化的职业技能,能够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中。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着诸如社会经验不足、与普通的技术人员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使他们顺利就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高职教育的发展导致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不再是过去毕业生挑选企业,而是企业开始选择挑选毕业生。另外,我国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配套设置的保障、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缺乏针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学校原因
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首先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其次对学生職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过度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就业方面的指导。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比较匮乏,一味地选择照搬其他院校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时不具备竞争优势,在理论层面上赶不上普通高等院校,在实践层面与普通工人差距较大。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重视,往往是在学生即将毕业走向社会时才对其进行简单的就业指导,针对学生就业心理上的健康教育也大都流于形式,实际效果较差,无法给予学生实质上的帮助。另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的首次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盲目就业,不考虑其未来的发展。 (三)自身原因
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上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自身有着较高的定位,但是在面临刚走出校园就要就业这个抉择时,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对自身的认知不够全面。高职学生毕竟没有真正地接触过社会,社会经验较为匮乏,他们在学校里对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美好的向往,然而真正地走向社会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后,往往会导致自身的心理遭受巨大的打击。另外,还有一部分高职学生在经历残酷的中考之后,进入学校,只享受幸福自由的大学生活,却对未来的就业问题没有过多地考虑,更没有认识到就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即便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实际上还存在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无法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来自工作的压力。
(四)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氛围、父母的社会关系、社交能力及期望值等因素的存在使高职毕业生要及时回馈社会、感恩父母,这些因素也是高职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诱因。
三、解决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是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对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在新生刚入学时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教育,引导学生在定位自身的职业角色时,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密切结合,从而设计出符合自身内心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形成正确合理的择业观。比如说针对当前部分高职学生无法准确定位自身的就业方向时,就很容易产生自卑与自负两种极端心理,因此要求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时需要帮助学生对职业目标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最佳的就业方向。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就业观。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主就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相较于过去的“铁饭碗”岗位,自主就业的灵活程度更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去应聘相关的工作,这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多次就业观。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程度的提升,使学生也需要树立起发展的理念,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工作岗位势必会呈现出流动性与交换性的趋势;最后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起阶段性就业观念。在选择岗位时,学生要避免理想主义的影响,要设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从基层岗位做起,循序渐进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服务
高职院校需要提升解决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要对就业心理问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有清楚的认识,时刻为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考虑,高职院校可以在学校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机构,并且配备足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程度能力,通过开展科学的心理咨询以及疏导等工作,为高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高职院校在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时,需要以就业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求职技能为目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学。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特点要认真总结与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剖析,逐步解决不良心理问题。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学生可以用匿名的方式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解答自身的困惑。
(四)及时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调适
加强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调适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针对现有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高职学生之所以存在就业心理问题是因为其对自身的认知不正确,因此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首先需要让他们正确地认知自己、了解自己、最终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树立其积极的择业观念。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竞争的存在也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仅需要具备竞争意识,同时还需要掌握竞争的手段。高职学生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时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懂得在择业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和阳光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结语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学生个人应积极调整就业心态;学校和社会应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高职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永新,龍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1(7).
[2]孟远.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心理研究[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6(3):45-49.
[3]宋专茂.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金蓓蕾,谢振旺.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7(2):36-37.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