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国内来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面对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的变化,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工智能改变产业结构,心理健康及择业观都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宏观调控,校企合作以及增强心理干预等手段设置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 校企合作 心理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技能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具有市场的实用型人才。在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从国内来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面对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包分配”到“自主择业”的变化,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1)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影响就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经济战略目标是控制债务风险和提振总体需求的同时大幅刺激经济,以鼓励国内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小外部震荡对中国的影响。国内周期性经济调整趋势加强,以应对国际经济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随着利润的降低,企业库存增加,各行各业都面临大洗牌,具体表现为大公司并购小公司,降低人工成本,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再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大量的海外人员回国就业,造成就业供给量增加,加剧国内就业紧张形势。
(2)人工智能改变产业结构影响就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供给侧结构,另外一方面严重冲击了密集型企业人员需求。以江苏省某呼叫中心为例2012年人员需求在1200人左右,到2018年随着AI人工智能等的开发,客服人员缩减至600人左右,依然呈逐年递减趋势。再比如物流行业,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无人仓库管理和机器人自动分拣货物,接下来无人配送车、无人机也很有可能取代一部分物流配送人员的工作。從高职毕业生就业行业来说,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当新技术可替代大量的劳动力时,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显的非常严峻。
(3)心理健康及择业观影响就业。高职毕业生毕业时年龄普遍在19周岁左右,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初入社会面临生存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竞争上岗的压力,在学校期间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满足度较低间的落差过大等原因,从而造成就业满意度差,最终导致心理偏差,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同时收到父母的观念影响以及对个人定位不准确,高职毕业生在择业中会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公司,从事白领或者管理岗位,但是往往实际就业时,会输送到一线的操作岗位。因为操作岗位工作繁复,学生无法建立长期的就业意识,造成初次就业辞职率较高。
2应对措施
(1)加大宏观调控政策扶持。依靠政府制定更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内需,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保障岗位供给。同时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扶持,降低税率,促进经济发展。
(2)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化,多主体,多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强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实操经验技术人才为目的,通过创新多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政校企多方联动,服务产业协同创新,联合开展高新技术攻关,创立政校企行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打造载体,提供多元,综合,多样的综合服务体,为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适合企业当下发展的技术人才。
(3)增强心理干预,扬长避短策略,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增强心理干预,依据霍兰德心理测试结果,在择业中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长处择业。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大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创造新的职业。
3结语
高职毕业生作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除了需要宏观调控外,学校也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多种合作模式,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技能和素养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心理着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大胆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王人东.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03):50-52.
[2] 文丰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7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