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方法 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进行分组对比,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全都采用了皮管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方法(PCI术),实验1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2组采取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表明,采用全程护理的实验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实验1组,实验2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验1组,实验2组明显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病概率,明显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借鉴、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全程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1
急性心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功能急性坏死的严重疾病。现阶段,针对急性心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是效果最好、创伤面最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的一种治疗方法[1]。但是,由于患病人群一般为老年人,在治疗后很容易出现病情不稳定的情况,就直接导致了术后并发症较多的问题,所以,对于急性心梗死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就十分重要。为了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选取我院4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急性心梗死患者中选择4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纳入:所有患者在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下都被诊断为急性心梗死的患者。排除:不合适进行PCI手术的患者。
实验1组中年龄59~70岁,平均(65.33±2.35)岁,男13名,女11名。实验2组中年龄58~72岁,平均(68.35±2.68)岁,1男2名,女12名。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1组及实验2组均采用PCI术治疗。实验1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2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全程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1.2.1 术前护理
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静脉注射及服药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若出现呕吐,应该马上向医生汇报,采取针对性处理后补服药物。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病因及治疗过程,打消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相信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1.2.2 术后护理
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都属于危险期,很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患者病房内应该备齐除颤仪、气管插管、吸痰器等抢救设备。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情况,应该立即跟医生汇报,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还要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发生渗血、血肿等情况,每30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尽早防治并发症。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患者病情及后续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除家属的疑惑,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概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基于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型指标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2 结 果
实验1组发生并发症11例45.83%,护理满意度为71.28%;实验2组发生并发症2例8.33%,护理满意度为93.75%。研究表明,采用全程护理的实验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实验1组,实验2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验1组,实验2组明显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3 讨 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能够消除患者内心对疾病的恐惧、节约抢救时间,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让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服务的方法,是现阶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3]。
参考文献
[1] 葛萬霞,孙培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15-16.
[2] 叶 慧.全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211.
[3] 金红玲.急诊PCI术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7,7(5):336-337.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4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