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自贸区的设立对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背景,较为全面地探究了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选择。首先,从经济增长情况、境内外投资情况、产业结构情况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辽宁自贸区成立两年来的发展状况;然后结合辽宁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交通设施等方面,分析总结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最后,从机制体制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辽宁自贸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
一、引言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了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其中七个之一正式成立,简称“辽宁自贸区”, 辽宁自贸区的实施范围达到119.89平方公里,包括大连片区、沈阳片区和营口片区等三个片区。三个片区在功能划分方面,互补互联,各有侧重。作为伴随着共和国工业成长的重要省份,辽宁自贸区的设立对进一步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自贸区的设立与“一带一路”倡议两者具有协同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深入推进,辽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实现辽宁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将成为新时期辽宁经济增长、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重要支点。
二、辽宁自贸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
辽宁自贸区的设立对辽宁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地区生产总值上,2016-2018年辽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1896.2亿元、23409.2亿元、25314.4亿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6.88%和8.14%。在进出口贸易上,2017年和2018年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了14.91%和11.8%。辽宁自贸区设立的时间虽短,但是对辽宁整体经济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
(二)境内外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辽宁自贸区的设立,吸引了一大批境内外的企业赴辽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辽宁自贸区成立两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实有企业达到4.73万家,其中内资企业4.6万家,累计注册资本6438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达到0.13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36亿美元。
(三)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辽宁自贸区的设立,对于辽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由于自贸区的设立,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辽宁有效地推动了自身经济的转型,吸引了一批新兴战略产业落户辽宁,实现了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另一方面,推动辽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了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三、遼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
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先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大方面:一是区域优势明显,二是产业发展契合,三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辽宁独特的区位优势,促进了辽宁构筑开放新格局。辽宁地处环渤海经济带与东北地区的交汇区,是我国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相邻的结合部。同时,辽宁不仅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域,而且处于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范围。辽宁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出海港口众多,贸易往来便利。
(二)雄厚的产业基础
丰富的产业类型对于辽宁自贸区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基础性作用。加之自贸区的建设,将对辽宁产业转型升级起着促进和引导作用。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尤其以重工业中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柱性产业。辽宁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要基地,具有较强的装备制造业的实力。近年来,辽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正在不断壮大,如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等。
(三)发达的交通网络
辽宁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发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物流等四通八达。完善的交通基础,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辽宁铁路运输发达,京哈铁路、哈大铁路、京沈铁路贯穿全境。同时,辽宁积极推动建设的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等三条国际运输通道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实现了无缝对接。辽宁14个地级市中,拥有6个沿海城市。沿线拥有众多港口资源,形成了“国家主枢纽港—地方重要港口—一般性港口”分布格局。在空港方面,辽宁拥有9个民用航空机场,其中沈阳的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具影响的空港,目前160条国内外航线通达亚、欧、美等大洲。
四、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策
(一)加快机制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衔接的,具备在辽投资便利、贸易畅通、监管高效、法治规范等特征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在贸易的进出口方面,进一步减少政府管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探索进一步放宽进境货物管制,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行以诚信为基础的分类风险管理,以及货物分类监管和选择性退税政策的创新。
在金融服务领域方面,创新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便利化,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推进各片区的金融领域开放,增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助力金融市场化改革。
在外资引进方面,实行引资政策改革,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制度。推动自贸区招商引资向“营商环境引商、制度优势引资”转变;在外资准入方面,探索实行基于市场调节和行业监管的外资准入制度。 (二)推动国企国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由于辽宁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规模较小,市场活动不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推动辽宁自贸区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创业”模式、股权整合创新模式、国有企业混改经验,因此释放国有经济的活力,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显得尤为必要。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扬长补短
发挥辽宁省内各大校企产业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根据辽宁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大力推动商贸物流、跨境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辽宁产业结构中的短板,因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足。鼓励、支持、引导跨境电商进行海外仓的建设,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提升跨境电商的国际竞争力。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互联互补
在辽宁提出的“一带五基地”发展目标以及“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大部分地理位置位于沈阳、大连、营口区域范围内,因此辽宁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既需要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之间的协调,也需要与辽宁其他地区相协调。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自贸区预期对接,能够推动辽宁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陆海空相互联动、区域内外相互协调、东西双向互补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
目前,遼宁正面临着高端人才缺乏、人才聚集程度不高、省内人才外流等问题。自贸区的建设,必然需要聚集一大批金融、管理、IT技术等人才,因此辽宁必须制定“育才留智、引才引智”的政策,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曼.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途径、问题和对策[J].国际金融,2018(09):72-76.
[2]张琳.上海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的路径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7(09):43-47.
[3]施锦芳,吴琦,吴学艳.辽宁自贸区建设比较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04):83-90.
[4]邱爱莲,王伟.FDI视角下辽宁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基于与发达省份的比较[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3):213-220.
[5]孙泽华.辽宁自贸区发展针对差异化的路径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7(07):66-69.
[6]邱爱莲,王伟.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关于沈阳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的对策建议[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9:3.
作者简介:
王伟(1993- ),男,江苏东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服务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626.htm